Page 233 - 201903
P. 233

社会· 2019 · 3

   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扩军”工作越向前推进,越可能引发党群关系的
   紧张,损害 革 命 的 原 则 性 目 标(解 放 群众)。革 命党 中心性目 标(“扩
   军”)的推进一度是依靠原则性目标(解放群众)动员劳苦大众自愿支
   持,其政治地位的转变(局部执政)以 及客 观形 势的恶 化(国民党“限
   共”)使其与所代表的群众关系发生了变化,革命党不得不进行资源汲
   取。一方面,为应对国民党“限共”政策后的战争资源汲取压力,中共不
   得不加重群众税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革命党的原则性目标;另
   一方面,原则性目标(解放群众)的受损会让中共革命纲领丧失严肃性,
   进而减少群众的自愿支持,而没有群众的自愿支持,革命党的中心性目
   标(“扩军”)也无法进一步推进。因此,为了继续推动革命中心性目标
   (“扩军”)的实现,需要保持原则性目标(解放群众)的感召力。革命已
   然遭遇瓶颈,已经无法再按既有的方式继续推进。

       五、群众路线的转向与妇女政策的温和化

       突破革命瓶颈要求革命党重新平衡革命的中心性目标(“扩军”)与
   原则性目标(解放群众),探索一条既能巩固“扩军”成果又能减轻群众
   税负的政策路径。于是,中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政治路线的调
   整,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意义。中共妇女政策的温和化其实是在非阶
   级斗争的新形势下实施群众路线的延伸。 7
       (一)阶级矛盾缓和、劳动力相对充裕与性别矛盾的彰显
       在苏区时期,中共同样面临着战争资源汲取的压力,同样实践着群
   众路线,但是其妇女政策保持激进属性,并没有转向照顾男性群众的偏
   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苏区时期与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内涵差
   异,以及中共在不同时期应对同样问题的不同条件。
       中共在中央苏区时期实行土地革命纲领,通过激化阶级矛盾的方
   式汲取战争资源。苏区根据地面临国民党的围剿与封锁,需要应对严
   峻的战争资源汲取压力(黄道炫, 2011 : 281 )。中共一方面直接向土豪


   7. 密切联系群众不是中共的发明,中共群众路线的实践也并非始于延安时期。从建党伊始到
   苏区时期,中共一直在探索和丰富着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只不过延安时期之前的群
   众路线实践并没有达到理论化的自觉高度,直到 1940 年代中共才确立了“最终意义上的群众
   路线”(李华, 2012 : 92 )。


    · 2 2 6 ·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