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201903
P. 231

社会· 2019 · 3

   粮,奉行得力者,由本府酌量奖励之,其奉行不力者,酌予处分之”(陕甘
   宁边区政府, 2016 : 83 )。
       税负的急剧增加与征收方式的变化以及某些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
   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导致党群关系的紧张。 1940 年 1 月的“环县事变”
   就是典型的态势的极端化展现。“环县事件”发生在 1939 年年度征粮
   工作收尾阶段的旧历年前,土匪赵老五率人突袭环县县政府,多名征粮
   干部被杀。边区政府事后调查显示,事件的发生有相当的群众基础(陕
   甘宁边区政府, 2013犪 : 41-45 )。边区政府在总结“环县事件”的教训
   时,一方面将其归咎于“恶劣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也承认税负征收是
   引发事变的主因,官僚式命令摊派“不顾及群众生活”,使群众脱离政
   府。实际上,公粮征收改变了前两年不面向贫下中农的做法,“八路军
   过去宣传不要粮,不拉壮丁”,忽然“要粮数次、大量的抽丁”(陕甘宁边
   区政府, 2013犫 : 331 )。税负征收引发的党群关系紧张并非限于环县一
   地,在延属分区、志丹县等地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吴永, 2010 )。
       中共决策层对党群关系紧张这一问题并不是毫无意识。在 1939
   年末中央政治局讨论财经与生产问题时,毛泽东就忧虑税收的增加可
   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指出应该向民众说明增加农业税“主要是为了保
   卫边区”(中央文献研究室, 2002 : 165 )。按照中共决策层的逻辑,无论
   是为全国胜利做准备,还是为了应对国民党“限共”政策引发的摩擦和
   威胁,都需要尽量维持和扩大军队的规模,保证军队的给养。毛泽东也
   承认,“扩军”目标的推进不能脱离群众的税负承受能力。 1940 年 1 月
   11 日,毛泽东指出,“目前不可能实行征兵制,因为财力难以负担,只能
   加重自卫军的训练,以老百姓吃自己的饭穿自己的衣为原则”(中央文
   献研究室, 2002 : 180 )。 1940 年 1 月底,毛泽东和王稼祥就“扩军”问题
   发表意见时再次表示了对资源汲取的担忧,“扩军不宜过多……,经费
   决难解决,不能持久”(中央文献研究室, 2002 : 185 )。
       不过,中共决策层此时仍然把“扩军”视为更紧迫的任务。在国民
   党切断军政费用供给来源后,中共为巩固“扩军”成果和推进“扩军”目
   标不得不再次增加群众的税负。陕甘宁边区“救国公粮”的征收数额连
   续两年以约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 1939 年为 5 万石, 1940 年为 9 万石,
   1941 年为 20 万石(南汉宸, 2016 : 38 )。群众税负的加重引发了党群关
   系的进一步紧张。其中,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为陕北一位农民咒骂毛泽

    · 2 2 4 ·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