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201903
P. 232
革命目标的裂变与群众路线的转向: 1940 年代中共妇女政策的温和化
东。 1941 年 6 月,陕甘宁边区县长联席会议上一位县长被雷击,而一
位农民的驴也被雷电击死,这个农民乘机发泄情绪,毛泽东制止了保卫
部门惩戒这位农民的举动,并要求调查引起群众反感的原因,后来发现
公粮征收增多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怨恨(中央文献研究室, 2002 : 341 )。
除粮食征收外,中共另外一项引起党群关系紧张的汲取性政策是
食盐运销。中共在 1940 年以前只收取少量的盐税,边区的食盐运销自
由经营,主要是由盐商贩运或农民作为副业运输(黄正林, 1999 )。国民
党停止“援共”后,中共把食盐贸易收归公有。 1941 年 1 月,陕甘宁边
区发布训令,实施食盐公卖,规定“未领有边区盐务处公卖票者”以“私
卖论”处罚(陕甘宁边区政府, 2013犮 : 51 )。同时,边区政府成立盐务管
理委员会,“督导各级政府动员并帮助人民运输食盐事项”(陕甘宁边区
政府, 2013犱 : 53 )。这一政策不但直接伤害到从事食盐运销的商人和农
民的利益,而且加重了广大群众的负担。从产盐地到销售地有数百公
里的路程,中共需要组织民众对食盐进行运输,而组织民众是“带有一
定强制性的”(胡乔木, 1994 : 139 )。中共西北局出台文件规定,“人民运
销食盐,确定采取政治上组织上动员与人民义务运输相配合的原则
……凡边区人民能任运输的牲口,每年应尽量运销食盐二十天的义务”
(中共中央西北局, 1994 : 5 )。
食盐运销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中共带有强制性的食盐运销政
策在实践中产生了消极后果。如沿途“运输牲口无法放青”,草料价格
过高,群众亏本过大(刘景范, 2013 : 18 );牲畜被用来运盐,“妨碍农事”,
牲畜动员过多导致农民减少牲口(绥德分区, 2013 : 42 )。食盐运销政策
在中共党内高层中也存在争议,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认为,食盐
运销是历史上“延属之最苦征课”(谢觉哉, 1984 : 322-324 )。其后,边
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写就《花定池盐的研究》送交毛泽东,对中共食盐
运销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述,主张食盐运销应该实行政府管理的自由贸
易,反对把食盐运销变成军事性的“强制”任务(胡乔木, 1994 : 141 )。毛
泽东( 2011犫 : 547 )却认为食盐运销是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的“唯一的或
最主要的办法”,“官督民运(半强制主义)”不但是“未可厚非的,而且是
完全正当的”。毛泽东并没有否定谢觉哉提出的反对食盐运销的理由,
只不过他认为巩固“扩军”目标是更为重要的任务。
然而,加重群众税负的应对方式不能成为革命党的长久之计。在
· 2 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