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201903
P. 167

社会· 2019 · 3

   的兴趣( 犆犪狉狉犲狋狋犲 , 2013 : 372 )。也就是说,“精神性” 7 在福柯意义中可以指
   称任何一种由宗教实在或非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力量,是某种“主体对某
   种存在 形 式 和 转 变 的 获 取,以 让 主 体 在 自 身 贯 彻 这 种 形 式 的 存 在”
   (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94犮 : 294 )。但福柯有意将在伊朗所出现的宗教精神性与基
   督教权威相区别甚至对立,在指称基督教元素时他会直截了当地用“基
   督教精神性”( 犆犺狉犻狊狋犻犪狀狊 狆 犻狉犻狋狌犪犾犻狋 狔 )或“清修精神性”( 犿狅狀犪狊狋犻犮狊 狆 犻狉犻狋狌犪犾犻狋 狔 )
   来替代。此外,政治精神性的表现形式也绝非仅包括出现在伊朗的政教
   合一式统治,在福柯意义中,日本禅文化也是某种精神性模式,他更是鼓
   励日本本土出现的反抗权威性运动。 8 甚至,他还相当期待到中国来看看
   这里的政治精神性,只可惜,有生之年他未能成行。因此伊斯兰宗教权
   力中出现的政治精神性发展出霍梅尼的政教合一治理或是一个巧合,又
   或者可以说,这种既包含某种“俗世权力”,又拥有一种“朝向彼世的力
   量”(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2007 : 154 )的精神力,本身极有可能滑入僭主陷阱之中。然
   而,抛开实际政局,仅去探索政治精神性本质的话,我们会发现它既身处
   权力不断扩展和对人进行支配的人类此世社会,同时这种力量还具有超
   越现世、超越自身限制的可能,这使伊朗事态的发展呈现出与西方启蒙
   运动以来的治理形态所完全不同的价值。
       (一)集体意志的力量

       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福柯对政治精神性的相关叙述,以从中发现两条
   支撑福柯支持政治精神性的“合法性”线索。这两条线索皆来自于 1979 年
   福柯与布兰奇特( 犘犻犲狉狉犲犅犾犪狀犮犺犲狋 )和布希埃( 犆犾犪狉犲犅狉犻è狉犲 )关于伊朗的讨论
   “伊朗:无精神世界之精神”( 犐狉犪狀 : 狋犺犲犛 狆 犻狉犻狋狅犳犪犠狅狉犾犱狑犻狋犺狅狌狋犛 狆 犻狉犻狋 ) 9 。第

   7. 尽管卡雷特在他相当细致且文献丰富的文章里记载,福柯从 60 年代的“文学时期”受巴塔
   耶和先锋派文学的 影 响 就 谈 起 了 非 神 学 上 的“精 神 性”,譬 如 将 性 经 验 和 宗 教 起 源 相 联 系
   ( 犆犪狉狉犲狋狋犲 , 2013 : 56-7 ; 2000 : 45-7 ),但笔者认为这时期的“精神性”概念和后来经过伊朗革
   命之后福柯所采用的精神性概念是全然不同的。原因之一是受文学艺术影响的福柯所关注
   的问题和后来“政治 - 伦理”时期的福柯有非常大的差异;其二则是时间上断裂,上世纪 60 年
   代福柯对“精神性”的提及仅有几处访谈的只字片语,但经由伊朗的“政治精神性”后,福柯在
   接下来几年的法兰西学院课程和《性史》后三卷里都连续性地出现了有关精神性的叙述。
   8. 福柯在写作《性史》第四卷《肉体的自白》时曾对朋友说,“我要是不是个无神论者,我一定能
   成为一个很好的修士”( 犕犪犮犲 狔 , 2004 : 130 );而他 1978 年访问日本时则写了数篇日本禅宗文
   化的文章,还痴迷于穿着浴袍和日本武士道精神( 犞犲 狔 狀犲 , 2010 : 139 )。
   9. 该 文 法 语 标 题 原 文 为 犔 ’ 犲狊 狆 狉犻狋犱 ’ 狌狀 犿狅狀犱犲狊犪狀狊犲狊 狆 狉犻狋 。如 我 们 在 注 1 中 提 及 有 将
   狊 狆 犻狉犻狋狌犪犾犻狋é 译为灵(性)一样,澎湃新闻社将该标题中译为《伊朗:无灵世界之灵》。———编者注
    · 1 6 0 ·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