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1902
P. 56

一把尺子如何“量到底”: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硬化


   出一套能适用于几千户的政策,这也是以往难以实现政策刚性的重要
   原因。
       利益的阶梯型释放为双方创造出了谈判空间,但这仅是第一步,随
   后需进入更具挑战性的谈判过程。谈判聚焦于政策对各家户具体情况
   的适用性,如某一家是否具备申请首套房、二套房、公租房的资格,以及
   该以哪位家庭成员的名义申请。项目进入胶着期后,出现大量于情理
   之中可得第二套房,但以简约化的政策初始设定却无法操作的情况,成
   为阻碍这些家户签约的症结。 12 为推进签约,项目执行者在“一户两套”
   这一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微调政策边界,以增强其适用性,在 犜 项目中
   呈现为机制和内容相互补充的两条路径。
       在机制上, 犜 项目确立了一套 “特殊情况呈报”程序,坊间称之为
   “上(总指挥部)会”。各家具体问题中,但凡不明确符合当时政策规定
   的都属于“特殊情况”,能否将政策微调后适用,需经历四个步骤。首
   先,由该户负责人准备情况说明材料及证明文件,填写“特殊情况呈报
   审批表”,经分指挥部签字,提交问题处理小组讨论。其次,由问题处理
   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上报总指挥部办公室。再次,适时召开总指挥
   部会议,各分指挥部展示具体案例及证明材料,各成员单位对此进行讨
   论,明确表达意见;需要现场走访的,由办公室组织现场工作。会议由
   专人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并存档。最后,经总指挥部会议通过 13 的个案
   由办公室出具针对该户的书面意见,送回相关分指挥部,作为该户签约
   时的依据存入档案。这一流程将原先模式下一对一、个体化的博弈开
   口制度化。在此,能否微调政策的决策是经组织流程集体作出的,体现
   了制度硬化中包含的“程序性”透明。此外,数百例“特殊情况”的汇总
   也催生出政策的自我完善机制,其中的共性问题被总结成文,以对初始
   规则“补充说明”或“个案分析”的形式重新下发,具有案例法的意义,供
   基层工作人员在后续工作中类比参考。
       在三个月的签约期中,针对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总指挥部共下发


   12.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是:承租人是奶奶,签约过程中其儿子去世,按照最初制定的《居住
   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申请购房人必须是被征收人的父母或成年子女”,其孙子无法申请第二
   套房。
   13. 是否通过主要有两大判断原则:( 1 )以不超出每户两套房为限;( 2 )尤其强调不能有潜在
   的效仿效应。

                                                           · 4 9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