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1902
P. 54

一把尺子如何“量到底”: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硬化


   较好的居民率先签约,使项目有了一个小小的“开门红”,但随后便陷入
   困境。面对前所未有的补偿规则,大多数居民抱以观望心态,项目趋于
   停滞。此时,来自上层的政治压力和来自下层的社会压力胶着,制度硬
   化中的“悖论”开始显现:制度刚性在压缩市民博弈空间的同时,也压缩
   了执行者原有的操作空间。因此,新规则下最大的操作难题是:既然补
   偿结果是给定的,那又能“拿什么去和居民谈”。换言之,如果无法像以
   往那样通过具体补偿数额的讨价还价来促成签约,那么如何建构出一
   个既可以容纳双方伸缩进退、又不影响新政刚性的谈判空间?
       由此,制度硬化的逻辑从初期显在的外部条件转入中后期内隐展
   开的实践逻辑。尽管有新规则的约束,但伴随着项目推进,科层体系内
   部原有的治理资源会被不断激活、进而加入到谈判之中以促成签约。
   但与以往被诟病的“暗箱操作”相比,这种谈判空间的延伸是以“制度刚
   性”为前提的。继前述针对外部条件的硬化之后,“制度刚性”被拓展为
   一种尤为强调“程序”(而不那么侧重实质内容)的硬化,即强调实施过
   程中程序的规范和公开透明。换言之,制度硬化并不意味着谈判绝对
   不可让步,但强调让步空间的释放必须是一种行政化、组织化、制度化
   的行为,本文称之为“让步规则硬化”。由此,原本存在于居民与拆迁员
   之间的个人化、非正式的谈判空间转而被嵌入于科层体系的运作之中,
   使政府可以通过建构程序环节、调用组织资源来拓展弹性空间。这是
   本文试图描述的“正式化运作”最典型的展现,在 犜 项目中,体现为利
   益空间的阶梯型释放、开口空间的制度化建构以及谈判空间的科层式
   推进。
       1. 利益空间的阶梯型释放
       犜 项目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政府安置房,因此,能得到几套房是利
   益博弈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项目前期,政府基本以一户两套房源为
   标准来准备,但这两套并未在实施中同时给出,而被有意建构为一种阶
   梯型释放。安置补偿规则中称第一套为“定向安置房”,作为与搬迁区
   内居民原有住房的产权置换,每户皆有资格获得。第二套则不同,被称
   为“居住困难家庭奖励房”,需符合“居住困难”条件的家庭自行申请,经
   公示、调查审核、指挥部审批后才能购买。由此,项目实施期间的一系
   列行政程序为谈判预留了空间。
       即便如此,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仍遇到了设想之外的困难。 犜 项目内

                                                           · 4 7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