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201902
P. 61

社会· 2019 · 2

   居民还可以拿到 5 万至 15 万的一次性“签约比例奖”。这两个规则借
   鉴了其他城市棚户区“自治改造”的经验,在平城尚属首例,意在将此前
   被忽略的社会力量纳入。不同于原有经验中 100% 或 99% 的极高比例
   要求, 犜 项目将比例 设 定 为 85% ,也 间接 体现 出对 压力 范围的 控 制。
   在利益捆绑之下,未签约居民成为众矢之的,如果要求 100% 签约才能
   启动,无视该户的实际情况,容易导致一些过激行为; 19 将签约比例降
   至 85% ,意味着在引入社会内部压力的同时,还存留了一定的自主权
   衡空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伴随着最后期限的到来,居民们相互施加
   压力的方式不断升级,从最初温言相劝,到后来在微信群中或者实地施
   加较为激烈的言语压力,或拨打市长热线举报未签约户的非法经营等
   行为。但与“精准打击”的逻辑相似,居民对加压对象也有选择,主要针
   对其认为没有实际居住困难,只是以拖延为策略希望博取更多利益的
   人,而非那些子女众多、经济不佳、拆了以后确实没地方住的家庭。尽
   管后者也会使该楼已签约户损失一些签约比例奖,但这是被社会内部
   所理解的。因此,通过启用利益捆绑机制但又在签约比例上做出让步,
   基层政府既引入了社会压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压力。
       至此,本文论述了制度硬化在实践中的三个层次:从最初约束性地
   设定外部条件,到中期规则性地建构让步环节,到最后有底线地施以行
   政压力。 犜 项目在不同阶段调用不同的群体和资源,逐层冲淡“硬化”
   的边界制约,使权力在看似公开、透明的“正式化”运作中仍保有潜在的
   伸缩进退的余地,由此可看出新阶段政府在行使权力时的精妙和节制。

       五、小结和讨论

       在 犜 项目运作成功后,这种模式在平城迅速推广开来。 2017 年,
   犇 城区启动了 犠 项目,与 犜 项目仅几步之遥,具有同样的地理特殊性,

   但住户结构及建筑形态更为复杂、体量更为庞大(共 5589 户,分为 18
   个分指挥部)。有了 犜 项目的经验, 犠 项目从项目部组建到签约期结
   束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 98% 的签约率。此外,一些原有模式下烂
   尾停滞的项目也逐渐以新模式重新启动,效果明显。可见, 犜 项目的探


   19. 在央视对曹家巷作为全国首例“自治改造”探索的报道中, 100% 的签约比例要求引发了
   改造范围内棚户区居民对商品房居民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

    · 5 4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