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201902
P. 205
社会· 2019 · 2
佛教叙事无关,但依然不能脱离这一框架,而应被视为营造“绿度母”身
份的辅助情节。具体而言,在藏文语境下,文成公主之所以声名远播,
引得多国君主竞相求婚,乃是由于她是“绿度母”的化身,而非她是大唐
的公主;“甲木萨”之所以携带书籍、宝物和蔬菜种子前往吐蕃,亦是由
于她是智慧而慈悲的“绿度母”,而非因为大唐拥有更先进的物质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藏文史籍中关于“甲木萨”的叙事同样表达了对
理想的“唐—蕃”秩序的塑造,尽管这是一种不同于华夏世界观的秩序。
四、“文成公主”与“甲木萨”的相遇:藏文史料进入汉语世界
如前所述,古代汉、藏文史书各自讲述了一个关于“文成公主”的故
事,各自呈现了一套对宇宙和多文明体系的理解。由于两种文字的历
史书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交流有限,因此并未给古代的史学家造成太
多困扰, 6 这正是帝国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民族史书写”上的体现。
这种情况到清代中期以后开始有所改变,藏语世界中的“甲木萨”
形象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逐渐进入了汉语世界。这既与清代中央政权
对西藏的控制能力增强有关,也是近代中国从“帝国”向“民族—国家”
转型过程中“边疆一体化”工程的必然结果。
(一)以蒙古文史籍为中介
明末以降,蒙古部落第二次整体皈依藏传佛教。这一事件对蒙古
社会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果之一就是于康熙元年( 1661 年)
成书的蒙古文史籍《蒙古源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借鉴了藏文史书佛教
史观的框架,从而将蒙古人的族源和汗统追溯到吐蕃乃至天竺。 7 在此
框架下,这部史书的前两卷(共八卷)基本复述了藏文史书中“上古史”
和“吐蕃史”的内容,其中第二卷包含有完整的“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6. 汉文文献关于“文成公主”及其“和蕃”事件的记述成文于唐宋之际,并未参考其他文字的历
史记录。与之不同,藏文历史文献是在多文字史料的背景下产生的。 13 世纪以后成书的藏
文历史专著中,基本都有专门章节记录中原王朝的更替和重要历史事件,其资料来源多为汉
文正史。至迟在 14 世纪中叶,已有《新唐书》的藏文译本在藏地流传。在这种情况下,藏文史
学家们都注意到了汉、藏两种文字的文献中“文成公主”叙事的差异,并采取了一些方式或写
作手法予以调和。由于汉文史籍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述非常简略,因此,这种调和对于藏文
史学家来说并不困难,亦未对其“佛教史观”的框架造成损害。
7. 最早提出“印、藏、蒙同源说”的文献是 17 世纪初成书的蒙古文史籍《黄金史纲》,而集大成
者则是 17 世纪下半叶成书的《蒙古源流》。
· 1 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