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201902
P. 146

利益威胁、政府工作满意度与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接纳意愿


   层面,利益 威 胁 感 机 制 不 仅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的 研 究 中 得 到 证 实
   ( 犈狊 狆 犲狀狊犺犪犱犲犪狀犱犆犪犾犺狅狌狀 , 1993 ),而且在较近的跨国比较分析中获得
   了更有力的支持( 犆犲狅犫犪狀狌犪狀犱犈狊犮犪狀犱犲犾犾 , 2010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
   更加关注以社会性、公共性为基本特征的资源在影响本地居民对移民
   的态度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犎犪犻狀犿狌犲犾犾犲狉 , 犲狋犪犾. , 2015 )。此外,城市
   政府对这类公共品的供给和分配所发挥的关键性影响,恰恰体现了其
   在影响市民与外来移民的互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但上述分析范式对“利益威胁感”的界定忽略了这一心理态度在时
   间意义上所具有的延伸性特征。也就是说,这种由个体在当下所形成
   的利益感知,既可能是个体基于以往的利益受损经验而形成,也有可能
   受到其对未来社会地位变化的消极看法的影响。例如,在对个人分配
   公平感的解释中,“局部比较理论”就是基于时间意义上的过往经验和
   感受来强调“比较”的重要性,而不同于经典的相对剥夺理论所关注的
   横向比较意义上的地位参照群体( 犅狉犻犮犽犿犪狀 , 犲狋犪犾. , 1978 )。在另一时
   间维度上,以贾努斯( 犑犪狀狌狊 , 2010 )为代表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当公众
   对经济形势持悲观的看法时,预估到自己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可能下
   滑,因而倾向于将移民视为潜在的威胁,其宽容和接纳程度也随之下
   降。与之类似,王春晓等( 2017 )基于中国民众的研究也发现,对未来整
   体经济形势的负面看法可能会使个体对其社会地位的变化产生焦虑、
   恐慌等负向情绪,进而诱发一系列非理性甚至趋于失范的行为。
       在对改革开 放 以 来 中 国 流动 人口 争 取 公 民 权 的 研 究 中,苏 黛 瑞
   ( 犛狅犾犻狀 犵 犲狉 , 1999 )强调要对诱发市民排斥的利益威胁感知在时间维度上
   进行区分。她指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赏罚规则”和“预期利益
   规则”共同决定着本地市民对流动人口社会印象的构建过程。前一种
   规则指的是业已形成的、为制度结构所确认的利益分配结构,当它受到
   外部性力量的挑战时,受其庇护的获益者因利益受损而表现出明显的
   排斥心理及行为。后一种规则则包含更多的“想象”成分,很容易使市
   民对自己在未来的利益状态的判断趋于悲观,但与现实情况存在很大
   的偏差。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在高度城市化的西方国家,还是正处于
   城市化发展“后半程”的中国,经典利益威胁论需要在时间尺度上进行
   拓展。具体而言,不仅要关注因与流动人口的短期竞争而使部分本地
   市民生活境遇恶化所发挥的影响,而且要对其以往所遭受的利益剥夺

                                                          · 1 3 9 ·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