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69
社会· 2019 · 1
对此,笔者曾考察过历史上张三丰形象的转变,在他身上汇集了皇权、
山林和江湖三重关系。根据他的传记和相关传说,明成祖曾试图通过
寻找他来证实自己的正当性。张三丰既是一个出入社会内外的“边缘
人”(隐士),又被树立成武术流派“内家拳”的祖师,而黄宗羲、黄百家父
子又将他描写成一个宋代“遗民”,以寄托他们对前明王朝的故国之思
(赵丙祥, 2011 )。通过这些有时候表面上有些抵牾的互动方式,隐士的
价值观和行动与社会既判然有别又互相交错,而社会正是在这个过程
中作为一个整体与一种个人主义式的个体彼此呈现在对方面前。用渠
敬东( 2017 )的话说,中国实际上存在一个“山水社会”,而这个社会不是
社会学家通常理解的“社会”,它在本质上是“反社会的,山水不是社会,
是社会的反面”。换言之,我们不能用“纯粹的权力”来处理它。社会学
家一向不太关心这类“人文”话题,但随着社会科学与文史传统的融合,
这个议题有望得到深入的推进。 21
前引梁永佳笔下的杨黼,这位“隐士”还有另一重身份———“蛮夷”,
这不是一个偶见的例外。从文化圈层的角度来看,“蛮荒”在很多时候
等同于“隐逸”。李金花( 2015 : 287-316 )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她分
析了清初一位无锡文人顾彩,他受邀前往湖北“荆州西南万山”的容美
土司辖地游历做客。在这位文人的《容美纪游》中,容美既是蛮荒之地,
又是一个现世的桃花源、一个仙境,因此,它堪称“礼失求诸野”之地,更
是一个适合士人“归隐”之地;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带有危险的蛮荒
之地,因此更需要帝国的权威和治理。
对人物的身份、经历和观念之多重复合性的历史性研究,西南地区
大概是目前成果最为丰富的学术研究目标区域。在以往的学术视野
中,西南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停滞、“落后”的封闭社会,但近二十多年史
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表明,无论在国家关系、物品交易、族群流动、还是文
化交融方面,西南地区甚至可以说超过绝大多数汉人聚居之地。 22 故
21. 杨念群( 2003 )所撰的《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即是大陆史学传记的一
个范例。最近问世 的 一 篇 修 行 者 的 传 记 民 族 志 可 见 李 姝 睿 ( 2017 )近 作 《断 裂、复 兴 与 变
迁———一个活佛的修行故事》。
22. 西南族群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身份的 多 重 性 远 远 超 出 一 般 的 想 象,马 健 雄( 2018 )在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一文中精彩地展现
了皇帝、土司、地方官、缅甸政权、地方强人、南明遗民、新兴族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读来几
有眼花缭乱之感。
·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