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67

社会· 2019 · 1

   位、文化、‘山头’及历史因素与党所要求的组织服从到底是什么关系?
   党员的身份群体、资历、资源是如何与党的组织制度及组织原则融合或
   碰撞的?”在这方面,应星和荣思恒所作的一个历史个案研究很好地展
   示了在地方史框架中如何运用生命传记法。 19 他们考察了西北革命根
   据地的两位创始人刘志丹和谢子长的“一山二虎”现象。这两人都是具
   有卡里斯玛气质的领袖人物,但由于出身及经历颇有差别,在随后的
   “兵运”和战斗过程中,其命运也十分不同。刘志丹生于一个乡村士绅
   家庭,上学较早,受传统文化熏陶较深,性格坚韧、隐忍;而谢子长并非
   出身耕读世家,他从小习武,上学较晚,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浅,性格较为
   急切、率性。其次,从党组织基础来说,刘志丹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返回
   家乡,担任省委交通,他的党组织基础在陕西本地;而谢子长的组织基
   础在京津地区。两人被陕西省委派往陕北搞兵运后,刘志丹更重视土
   匪、帮会等“灰色”力量。由于陕甘边界一带有随左宗棠入疆时进入此
   地的秘密会社组织,刘志丹加入了哥老会,利用亲缘、地缘和哥老会等
   各种社会关系开展革命活动;而谢子长与其早期追随者更多的是通过
   以现代军队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走到一起,显然与传统人伦关系及血缘
   拟制关系十分不同,而更接近革命“同志”关系,更强调严明的纪律。正
   是由于双方在行事风格、军队纪律、对时局的判断等方面存有较大差
   异,最终酿成了“三嘉塬事件”。不过,即使在这次事件爆发后,刘志丹
   和谢子长仍然互相留有余地,也就是说,两人都不是出于个人的恩怨。
   直到 1935 年初谢子长弥留之际,两人商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统一陕甘和陕北两支军队的兵权,谢子长以西北军事特派员身份强令
   刘志丹担任主席。自始至终,两人都在总体上表现出共产党人极强的
   党性与风范,未将这种“山头”问题变成私人的“窝里斗”。
       与承平之世有所不同,这种“乱世”历史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国家政
   局在总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中共政权正处于与国民党政权的
   交锋之中(当然其实远远不止这两方力量),无论哪一方,其政权形态可
   以说都是不完整或尚未统一的;或者也可以说,这与中国历史上一统与
   分立并置的局面颇有相似之处。惟其如此,在观察中央政权之衰败(国


   19. 参见应星与荣思恒合作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党内斗争研究———以刘志丹与谢子长
   的关系为中心”一文,载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编,“‘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共党员
   与党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8 ,未刊稿。

    · 6 0 ·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