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83

社会· 2019 · 1

   的两个集团在功能的价值结构性分化中确认等级并互补结合成整体的
   结盟关系,对于涂尔干( 2005 )所提出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是一
   种有益的补充。此种团结机制是基于三重功能价值的差异性(异质对
   反)来形塑整体的,不同于原始的环节社会中功能单一机械结合的相似
   性(同质对称),也不同于现代的组织社会中功能多重有机组合的互补
   性(异质对等)。尤其要注意的是,通过特定价值的彰显来获得整合社
   会的威望,这使得政治有了一种“灵力”,赋予了那种重视权力、武功、财
   富的实利政治一个意义框架。就像印欧神话所强调的那样,作为第二
   集团代表的第三功能神或首领虽缺乏声望地位但也可成为拥有实权的
   国王,且通过受戒晋升仪式获得第一集团的高级魔法后,其统治也将是
   合法而光荣的。因此功能差异所导致的魔法高低仅是评判价值声望的
   象征,而非获得实际权力的条件,同时社会的团结也非奠基于权力之
   上,而是建立在权威之中。杜氏在神话史诗中还原的这一等级性团结
   的特质,在后人的民族志研究中衍生出种种关于“权威”与“权力”二分
   的政治学思考,如印度卡斯特体系的研究(杜蒙, 2017 : 49-50 ),以及巴
   厘岛的“剧场国家”(格尔兹, 1999 : 145-150 )。所以,等级性团结强调
   的是价值象征系统的声望权威不仅区分于且高于政治经济系统的实际
   权力,这实为古典文明社会一个令人关注的政治学特征。
       某种程度上,萨林斯是受到杜梅齐尔的启发才明确地提出了“等级
   团结”这一概念。在分析夏威夷社会的神圣王权与等级制度时,萨林斯
   在意识到国家可能起源于一些为英雄人物追求荣耀声望而设计的结构
   性手段后强调:“在英雄式社会中,成员间或亚群体间的内聚力主要并
   不是源于彼此间的相似性(机械团结)或互补性(有机团结),而是源于
   他们对统治权力的共同臣服。等级团结的必然结果,是降低了我们既
   知的部落主义的价值,因为集体性是以与一个特定头人或国王的联带
   关系而不是显著的文化特性被界定的———甚至亲属纽带和与祖先土地
   的关系都被英雄式分支的这种进程所消融”(萨林斯, 2003 : 68 )。尽管
   在概念的提出上有其特殊贡献,然而萨林斯对等级团结的讨论却过于
   偏重从神圣王权出发来强调权力的“他异性”( 犪犾狋犲狉犻狋 狔                 ),因此他并没有
   真正把握到这一团结机制的特性。在他看来,等级团结是由君王头人
   来担当,并依托于权力、等级等这些无法从共同体自然状态的社会关系
   中生发出来的人物类型、组织机制和观念范畴来运作的,所以这种更为

    · 1 7 6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