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46

从实证视角理解个案研究:三阶段考察渠文的方法创新


   方法。根据本文作者诠释,渠文上述研究思路源于个案研究实践:研究
   者倾向于接受“过小样本”事实,并思考如何利用手边个案。具体做法
   上,可就个案扩充维度(多层面关照)或降低层次(多层次考察),让个案
   充实、丰富起来,之后再深入刻画,搜集哪怕“鸡零狗碎”的信息,最终都
   将有助于启发推论或提供佐证。这样的个案研究虽然定量学者不以为
   然———研究采集的证据很不系统———但对个案研究者而言,上述操作
   方式不仅是“家常便饭”,更是看家本领。
       原来,正是因为“变量太多、个案太少”,个案研究运用的证据经常
   来自于: ① 不同分析层次(如个案整体、个案组成要素、组成的组成等),
   ② 不同社会层面(个案的方方面面), ③ 不同时间阶段(个案的前生今
   世)等。对定量研究者而言,不同层次/层面/时段的证据无法直接比较
   与整合;但个案研究者却能利用这些“鸡零狗碎”的信息,经过其巧手贴
   补黏合,拼成一幅幅意义丰富的图像。举例而言,研究者试图了解某个
   案是否属于“强国家”( 狊狋狉狅狀 犵 狊狋犪狋犲 )类型?那么他/她:
       1. 或可推论其政府汲取能力强大,可以利用税收数据加以验证;
       2. 也可推论其政府深入社会基层,可以考察社区治理状况进行
   验证;
       3. 也可推论其政府瓦解抗拒容易,可以对社会抗争加以研究;
       4. 还可推论其政府领导威望崇隆,可以专在文化层面寻觅线索。
       …… 20
       换言之,证据看似五花八门,却能通过“中心问题”爬梳出极丰富的
   意义。相较于定量分析,个案研究探讨的焦点(如上述汲取能力)并非
   事先设定,分析标准(操作型界定)也很难从一而终;通常是事后回顾,
   进而编织框架,此时不但需要灵活权变,而且仰赖慧心灵气。吉尔林
   ( 2017 : 127-136 )曾将上述过程比喻为侦探办案:哪里有系统迹证,全
   靠巧思慧心,但最终不乏让人意外却又信服不已的判断。此即本文作
   者所说的“多重逼近/多重验证”策略。
       基于类似思路,渠文采用例释手段举出起码 5 种“  犵 狉犪 狆 犺犻犲狊 ”方法:
                   犵
   地理与空间层面( 犲狅 犵 狉犪 狆 犺 狔   )、历史与时间层面( 犺犻狊狋狅狉犻狅 犵 狉犪 狆 犺 狔 )、个人

   20. 经上海社科院朱妍研究员指点,我们或可将上述不同层面的“证据”视为特定变量(此处
   为“国家能力”)的各个操作化指标。这样一来,“因果论证的框架”与“个案研究的手艺”之间
   就毫无违和感了。

                                                          · 1 3 9 ·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