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43
社会· 2019 · 1
设计( 犘犪狋狋狅狀 , 1990 : 169-186 ; 犘犾狅犲 犵 1999 : 36-37 ; 犅狅狑犲狉狊 , 犲狋犪犾. ,
,
2011 : 56-60 )。这些具体的设计均可搭配渠文的个案选择策略(吉尔
林, 2017 : 65-111 )。
另一方面,若从实证角度看,上述“典型个案”策略仍存在两个尚未
解答的问题。其一,如果对总体的把握出现失误怎么办?由于这是个
案选择与个案理解的基础,一旦方向错误,之后通常无法补救———失准
的预判将带进无关个案、导致个案误解,再导向更离谱的误判,形成理
解的“恶性循环”。这估计也是个案研究学者特别强调多年理论涵泳、
文献积累深厚、尝试不同角度切入、反复锻炼其“总体把握”能力的原
因。即便如此,由 于 质 疑 基于 理性 主义与 经验 主义的“逻辑实 证论”
( 犾狅 犵 犻犮犪犾 狆 狅狊犻狋犻狏犻狊犿 )思路,“总体把握”失准所引发的难以纠偏(或路径
依赖)问题,始终是渠文所提出的新途径的隐患之一。
其二,个案研究的结论依赖于“诠释循环”所形成的一致/共契———
理论上,“个案”将逐步校准“预判”,而“预判”也将渐进吻合于“个案”,这
样的循环就是收敛的。但若不符理想———如个案立马推翻预判,须重新
出发;或者部分个案符合,部分个案始终有违———则循环无法收敛,终难
形成一致总结。对于研究能否通过经验积累逐渐达到收敛并总结,朱天
飚也表示怀疑,他认为研究过程中会不断浮现新的个案、新的细节,这将
使研究发现永远无法走向稳定。 16 因此,能否将研究成果系于不可预期
的“一致/共契”上,也将构成上述个案研究新途径的挑战。
三、研究个案阶段:多重逼近与事件转化
用传统研究方法的框架来看,在提出假说、确定案例之后,下一步自
然就是“展开研究”了。对此,渠文提示了个案研究的“一个前提、两种策
略”。前提是“将个案置回其脉络进行理解”,才能深刻准确地解读,也才
能发挥个案优势。但这样一来,个案研究在横截面上将存在“个案数量”
的局限;但在纵贯面上享有“个案全程”的优势。渠文在避短扬长的基础
上,发展出研究个案的两种策略:针对“过少个案”问题,渠文提出的是
16. 朱天飚教授对本文论述加以提示:“个案里的无限细节可以变成总体把握?我表示非常
怀疑。似乎根本问题还是那个最基础的问题,即没有一个概念是稳定的。概念的稳定性必须
依靠假设,因此个案和总体的沟通也不得不基于假设。”上述“假设”应指研究者对研究问题
的预设。
· 1 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