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38

从实证视角理解个案研究:三阶段考察渠文的方法创新


   “求真”,基本抛弃“求全”。 2 笔者以为,既然双方目标相 通,自 然存在
   对话的空间。
       其次,渠文的内容意在综合条理,更在指出方向。纵观文章各节,
   虽然旁征博引,但无不紧扣“怎么从个案到整体”这一主题,或通过申论
   方法思路,或经由展示经典范例,最终都将归结到“个案研究如何操
   作”。既然双方终点一致,当然可以分进合击。
       鉴于主流的“实证传统/阵营”或贬抑个案方法、或无心个案研究,
   渠文基于深厚的哲学传统、取材中外范例研究,经作者深思熟虑,加上
   独有创获,盼为个案研究提振士气,指出道路,乃有本文的撰述。因此,
   该文对接受不同方法训练,却同样从事个案研究者(如本文作者)来说,
   自然是对话与取法的良机。但若就跨阵营交流与具体研究指导而言,
   或许存在本文可以贡献之处。
       首先,渠文视角独树一帜,语言风格特殊,加上论述出入于哲学思
   路、各家观点、经典范例之间,由于背景迥异、文献隔阂,实证传统学者恐
   难卒睹大作,遑论进一步交流印证。换言之,渠文虽然不难得到同好认
   同与呼应,却未必激发跨界正视与对话,而后者或许才是渠文目的所在。
   其次,渠文汪洋闳肆,论述游刃挥洒,但对具体方法实践却或者点到为
   止、或者提示范例,具体仍需读者体会揣摩。换言之,渠文虽也意在指
   路,但就方法论著而言,仍稍欠明确具体。而上述两点,也是学界多年来
   对定性方法学者的期盼。但后者多视研究为“师徒相传的精巧手工”
   ( 犮狉犪犳狋 ),视方法知识为“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 狋犪犮犻狋犽狀狅狑犾犲犱 犵 犲 ), 3 不但经
   常讳莫如深,也少援用社会科学语言。如此既不利于方法视角的交流,
   也无助于方法知识的积累。 4 或许正因如此,实证阵营的学者由于缺乏理
   解经常质疑个案研究,认为其无助于社会科学知识的增进。 5


   2. 此处所谓方法主流指“实证传统/阵营”,具体反映为定量研究,典型如金、基欧汉、维 巴
   ( 2014 )。至于对立视角,暂且称之为“诠释传统/阵营”,常见于定性研究,代表著作比较广泛
   的如视角思路层次的许茨( 2017 )、温奇( 2016 );落实研究层面的邓金( 2004 )、蒂利( 2016 )等。
   上述辩论的扼要回顾,可以参考耿曙、陈玮( 2013 : 26-28 )的论文。
   3. 例如应星流传甚广的论文(应星, 2018 )与访谈(“田野调查是去捕捉被光线遮蔽的事实”,
   澎湃新闻,参见 犺狋狋 狆 :// 犵狔 犿.犲犪狊狋犱犪 狔 .犮狅犿 / 犪 / 180402130836162.犺狋犿犾 )。相关论述也可参考波
   兰尼( 犘狅犾犪狀 狔 犻 , 1958 )的研究。
   4. 近年广受瞩目的几篇田野方法论著如杨善华( 2009 )、应星( 2016 , 2018 )、折晓叶( 2018 )。
   5. 如前引金、基欧汉、维巴( 2014 ),书中征引文献几无“诠释传统/阵营”者,却要强作解人,指
   点“定性研究”。
                                                          · 1 3 1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