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41
社会· 2019 · 1
体把握”先行(卢晖临、李雪, 2007 : 128 )。从诠释视角来看,上述“先行
理解”( 狉犲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犻狀 犵 )对后续不论个案解读还是个案选择,都是不
狆
可或缺的。“要带着想法与观点进田野,才能带着发现与收获出田野;
空着脑袋进田野,通常只能空着双手出田野。” 13 另外,从实证视角来
看,典型个案设计带入了罕见于定性研究的“演绎逻辑”,帮助指导个案
选择。 14
接续便是依据“总体把握”挑选反映“共同属性”的“典型个案”了。
从这个角度讲,个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个案研究就是“从一粒沙中
看出一个世界”。如渠文( 2019 : 11 )所言:“一个好的个案,肯定不是限
于此时此地的,它或者有深刻的历史印记,或者反映现时代的某种气
质。更为典型的个案,则会成为一个社会运行和变迁的缩影……反映
着整个世界。”“个案只是一种考察社会整体构形和变迁的显微切片,小
细胞装载着大世界。”换言之,“个案研究本身天然就具有‘拓展性’……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渐构成了相互交错反转、连绵不绝的全景画面。”
关于布洛维的“拓展个案”,如卢晖临、李雪( 2007 : 128 )所诠释的:
“( 布洛维)将社会处境当作经验考察的对象,……去理解那些微观处境
如何被宏大的结构所形塑,其逻辑是说明一般性的社会力量如何形塑
和产生特定环境中的结果(即个案)。”就此,渠文如是说:“任何一个局
部社会(即个案)都不是全然靠自身来塑造的,其所有的微观运作都受
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法规政策、从中国到世界的经济系统或其他关联
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而且现实之构造与历史之延续也都包涵着这些大
的维度。”因此,每个个案都受结构塑造,都能循线刻画结构。“任何个
案都具有一定的扩展性……现实中的时代精神、政策走向、制度规则以
及习俗民情,都会注入到此时此地的社会中。”
完成个案选择后便进入之前的“总体把握”与当下的“个案解读”间
的往复循环,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理解。首先,对“典型个案”的深入
解读,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推翻/深化之前的“总体把握”。这样看来,
13. 对此,朱天飚教授提示:田野中存在无限多的个案,个案当中也有无限多的细节,如果没
有“总体把握”,其实是无法下手考察、记录的。举例而言,对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把握,类似部
分学者所言的“社会底蕴”,参考杨善华和孙飞宇( 2015 )。
14. 从传统定量/实证的视角来看,所谓“总体把握”就是“形成假说”,取得深刻、准确的假说
后,再根据假说的方向,挑选出适合的研究案例,具体论述见耿曙和陈玮( 2013 : 25-26 )。
· 1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