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76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决定》指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
   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区建
   设,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并极具创新性地提出要建设
   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决定》是指导我国
   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第一次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
   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政策研究与社会工作
   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社会建设。
       2003 年至 2009 年,大量社会政策出台并得以实施。 2003 年废止了已
   实施 20 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比较人性化的《城
   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接着《法律援助条例》《关于进
   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城市医
   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
   见》陆续出台,这些都是针对城乡居民的社会政策。 2006 年 1 月 1 日,我国
   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居民以实惠。上述政策对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缓
   解贫富两极分化,促进农村居民的政治认同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3 年以
   后,我国集中出台了大量社会政策。从基本民生着手,致力于社区共同体
   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是当时社会建设的重要举
   措。虽然如有的学者所说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还不具有“自性”特征, 3 是
   补救性、补偿性的,但这些政策对弥补因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转型
   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建设仍发挥了一定作用。
       (四)新时期走向科学化的社会政策对社会治理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基于对以往经
   济社会发展经验和问题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
   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
   一重大理论判断。这种不平衡不仅反映在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


   3. 景天魁 .2008. 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犑 ] . 探索与争鸣( 10 ):
   15-19.

                                                           · 6 9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