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75
社会· 2018 · 6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独立于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社
区居委会的发展,原本属于单位制之外补充角色的城市街居系统,因承
接下岗人员的安置、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而变
得不可替代。与此同时,社区服务的开展、社区公共事务的增加、街道
居委会公共服务活动的发展,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依赖和认同,社区建
设在这种意义上开始走到前台。
(三)市场化、城市化加速阶段补救性社会政策对社会建设
的促进
2000 年,中央两办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可以看作我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前奏。这是我国
在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化速度加快、社会矛盾累积、社会结构失衡、人民
需求提高的背景下,从城市基层社区入手,综合回应社会建设问题的尝试。
《 意见》明确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
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
目标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以地域为特征、以
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坚
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建设新型现代化
社区。可以说,这是我国从民生和社会服务入手,建设社区、构建政社协同
格局的基础性文件,是促进城市社会建设的社会政策安排。这一政策安排
及其实施使我国的社会建设在城市社区系统得到加强。
进入 21 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犠犜犗 ),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
化速度加快。同时,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更加尖锐、复杂。单位
制基本解体,城市问题向社区集中,每年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大
量中西部农村的村级组织失能或瘫痪,贫富分化严重,行政型城市化引发
了大量上访、维权方面的问题,更不用说具有典型意义的“孙志刚事件”的
发生。这些都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观”把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到新的高度,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
下简称《决定》),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集中系统地提出加强社会建
设。《决定》特别重视改善民生,并将其同和谐社会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