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72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建设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建设的内涵
对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来说,社会政策和社会建设都是相对新
的理念和实践范畴,因此在开始本文论述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简要的
阐释。社会建设的提法虽然已有 100 年的历史,但是新中国明确而集
中的社会建设实践至今只有十余年时间。社会建设的概念是党的十六
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中央对加
强社会建设做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里着眼的是整个社会。当然,在构
建和谐社会的策略上,社会建设主要指的是非经济领域的建设活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在全国有了丰富实践,第十三届全
国人大设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总体看来,社会建设在实践中是一个
综合的、涉及民生与社会治理的中观概念。
社会学界也有类似看法。基于我国实践和学术研究的要求,陆学
艺等把社会建设看作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
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祉,优
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1 笔者同意上述
看法,社会建设既是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学术领域。本文就社
会建设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社会建设是相对独立于经济建设,有计划
有组织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关系协调和社会发展的活动。社会建设
的关注点是民生特别是基本民生、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社
会关系体系与生活共同体建设,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社会领域内
部结构的合理化与活动的制度化,等等。
社会政策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相对明确的理论和实践范畴,但我
国的社会政策研究还相对滞后,政府对社会政策这一概念的使用很少。
政府发布的正式文件有两次使用了社会政策这一概念。一次是党的十
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另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指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那么,怎样
理解中国的社会政策实践呢?如果仅从概念使用上看,我国的社会政
策实践确实很少,但是如果从解决社会政策集中关注的问题这一角度
1. 陆学艺,主编 .2013.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犕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