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55
社会· 2018 · 6
生活中的道德区分的标记,却只能在不受限制的“意志”之中得到呈现。
这种“意志”只有一种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没有那种让人受苦的规则。
“无情的、冷酷的、不考虑人的感受的”与“快速”的进展就成为一种信
仰。在“不同类型自杀的个体化形式”中,涂尔干用“少年维特的烦恼”
来描述了失范型自杀的状态。维特自称有激流一般的心,沉溺于无限
之中,由于失恋而自杀。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在内心欲望得不到满
足之时痛苦地说:“任何事物,一旦被经验到,对我就不再有任何意义,
这难道是我的错吗?”(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79 : 287 )这种痛苦的原因都在于没
有了界限而受不了任何挫折。
这一切都有现实的基础。涂尔干通过经验材料说,包括法国在内
的欧洲在当时的现实情况具体表现为两点:经济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使
得各种工业关系摆脱一切限制;将欲望、幸福神话所带来的欲望的无限
化(迪尔凯姆, 1996 : 272-273 )。
在这样的经验基础之上,浮士德理所当然地成为失范类型的代表。
然而,他对于此种精神气质的态度与对于自我主义的态度一样,因为:
人的本性( 犺狌犿犪狀狀犪狋狌狉犲 )在其本质属性上,在人们之间
实质上是一样的。人的本性不能为我们的需要划定( 犪狊狊犻 犵 狀 )
必要的可变的界限( 犾犻犿犻狋狊 )。就它们仅仅依赖于个体而言,它
们是没有界限的,不考虑任何外在的规范力量,我们的感觉能
力本身 就 是 一 个 贪 得 无 厌 的 无 底 洞。(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79 :
247 ;迪尔凯姆, 1996 : 263 )
在关于自我主义自杀的章节之中讨论家庭与自杀率的关系时,涂
尔干曾特地强调不能仅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讨论自我保存的问题:
情感问题才是关键。这一点固然是涂尔干社会学的实质特征,另一方
面,激情也不能够泛滥,而是必须找到规则作为界限。而人只能依靠社
会来提供高于激情的界限:
如果人在越过被划定的界限时,感到是正当的,他就将永
远也不会同意去约束他们的欲望。根据上述理由,他们不可
能为他们自己划定正义之法。因此,他们必须从一个他们所
尊重的权威获得这种界限,而他自发地服从于它。只有社会
能扮演这一节制性的角色。或者直接地作为一个整体扮演这
一节制性的角色,或者通过它的器官之一的作用扮演这种角
· 1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