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51
社会· 2018 · 6
它的真相”(涂尔干, 1999 : 16-17 )。
所以,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科学,要想生存下去,就不能在观念和想
象中进行研究,而是要牢牢扎根到社会现实之中,“把一切现象都看作
事物,是所有科学的出发点”(涂尔干, 1999 : 23 )。社会学必须要从它
的外部来汲取营养,否则社会学就不存在了。在这里,涂尔干对社会学
的界定与他对社会人的界定如出一辙,都具有两重性,这既是现代人自
我保存的路径,也是社会学的基本可能性所在。涂尔干( 1999 : 35 )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因为社会学自
身的发展特别容易出现仅仅从“非科学方法形成的概念出发”的现象,
但这一点必然会带来社会学的枯萎与死亡。
进而,社会学要将自己扎根于社会现实,并不是扎根到随便任何一
种社会现实之中,而是要扎根到真正的社会事实之中。对于这种社会
事实 的 界 定,涂 尔 干 是 通 过 区 分 规 则 ( 狀狅狉犿犪犾 )现 象 和 不 规 则
( 犪犫狀狅狉犿犪犾 )现象来实现的。而这两个词所预设的当然是规范、规则和
健康等方面,也即涂尔干所说的社会的神圣性。社会学必须要将自己
扎根于此,才能具有生命力。涂尔干( 1999 : 39 )对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的
界定已经为我们所熟知,即“一种是应该怎样就怎样的现象,可以称为常
态的或者规则的现象;另一种是应该这样,但它偏偏不是这样的现象,可
以称为病态的或者不规则的现象”。涂尔干( 1999 : 46 )说,上述两种现象
常被混淆。那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也即,如果可以,那么
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评判。观念学派过分强调理性主
义,忽视了实践。然而对于规则或者说神圣性的强调一定要落实到具体
社会情境中,特定时空下的普遍现象为规则现象,具有道德意涵。“社会
学者考虑一种制度、一种规则、一种道德时,不能以为它们本身是好的,
那么它们在任何社会中实行都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诚如涂尔干通过对无自我的自杀所表明的自我保存的
另一方面的要求,个体不能完全融入社会一样, 6 社会学也必须要有其
6. 涂尔干对于“无自我”或者说是“利他主义”自杀的讨论虽然篇幅不长,但同样表现出明确
的道德选择方面的态度。在肯定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无自我”的现象之后,涂尔干说,“无
自我”的自杀如果表达了对于自己生命的轻视,那么自杀的行动者也必然不会重视他人的生
命,而这一点与现代社会背道而驰,所以个体不能完全融入社会。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自我
主义”自杀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现代社会的特质:重视生命( 犇狌狉犽犲犻犿 , 1979 : 240 )。
· 1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