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49

社会· 2018 · 6

   是简单地社会决定个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白,分化和分工在
   涂尔干那里也绝不只是具有社会主宰的意味:恰恰是在这种现代性的
   状态下,道德个人主义才成为可能。第二条线索就是道德个人主义。
   涂尔干的个人主义一定是道德个人主义。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在涂
   尔干看来,就是因为有康德意义上的“公开”的道德,以及个人在此之中
   自由地运用理性的可能。这两条线索也暗含了涂尔干所理解的个人和
   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是个人的,越是社会的”。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
   联,正是通过他在本书的最后所讲的道德状态,才使得这一关系成为可
   能。这种道德状态就是关于人性的宗教论。在“个人主义与知识分子”
   一文中,涂尔干对此有具体描述。他说,这一宗教,
           远远没有迎合我们的冲动,恰恰相反,它为我们树立了一
       个无限度地压制自然 /本性的理想/模板。因为我们的本性,
       并非天然就是英明的和纯粹理性的,并非天然就去除了其个
       人动机的,并能够在抽象性中建立其行动的。毫无疑问,如果
       个人的高尚能够来自于他的个性,来自于他与别人的不同之
       处,那我们就会担心这个人会被禁闭于一种道德自我主义。
       而这种道德自我主义会使得团结失掉根基。但实际上他的高
       尚来自于一种更高的根源,一种他和所有的人共享的源泉。
       如果他在这一宗教面向中获得某种权利,那是因为他参与了
       这一人道。是人道本身才值得尊重,才是神圣的。而这种人
       道并非是在某个人自己身上的。它是散布漫延于他的同伴之
       中的。最终,个体不能够只选取这一宗教作为目标,而不对他
       的同伴负责任。他同时既是客体又是中介的这一信仰,并不
       针对他的个体性,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是针对他的普遍性那
       部分,也就是人性之人( 犺狌犿犪狀狆 犲狉狊狅狀 ),无论这一普遍性是在
       何处,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一非个体化的,匿名化的目
       标,因此而高于所有的个体心灵,并可以成为将他们团结起来
       的点。(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73 : 48 )
       涂尔干(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73 : 48 )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种神圣性的东
   西,也就是人性/人道,并由此变得不可侵犯。他的人道教不是一种妄
   想,而是一种社会哲学上切实的结论。个体主义只能从这个角度来研
   究。我们捍卫个人的诸种权利,也是在捍卫整个社会里最为重要和神

    · 1 4 2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