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50

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自杀论》中的双重结构


   圣的东西。个体和社会、国家由此决然不可分离。个人的命运就是国
   家的命运,每一个个体就是国家最为权威性的代表。所以涂尔干才说,
   我们今天有如此众多的各种各样的自杀,不是个体的原因,也不是因为
   个体性和某个特别的情境的原因,而是国家和社会出了问题。正是因
   为我们今天缺少了一种能够将我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道德情感,我们
   才既不服从我们自己,也不服从这个国家和社会,从而去自杀。在涂尔
   干( 犇狌狉犽犺犻犲犿 , 1973 : 54 )看来,当时法国社会和政治的问题恰恰在于,
   一方面,“在生命的口号下,摧毁了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的
   除魅( 犱犻狊犲狀犮犺犪狀狋犿犲狀狋 )过度,作为个体的法国人不知道该怎么运用这
   一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赢得的自由。结果就是,
   “悲伤和忧郁的情绪遍布各地,日渐强烈,最终将那最后一缕抵抗的情
   绪也加以摧毁”(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73 : 55 )。作为“本能偏好”的自我保存,
   又如何能抗衡这一强大的力量呢?我们在第一章中发现,自杀与自我保
   存一样,都成为现代人实质的内在需求。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霍布斯
   式”的失范,更是现代社会及其产物(自我主义)本身所带来的要求。所
   以,与其相应,自我保存的实质当然不在于自我,而在于自我之外。
       (三)自我主义自杀与社会学的规则
       涂尔干对于自我主义的上述描述与他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
   中对于社会学需要克服的研究倾向几乎完全一致。反过来说,他在《社
   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对于社会学的要求,与在《自杀论》中对于自我保存
   的要求也几乎完全一致。涂尔干( 1999 : 13 )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
   方法的基本界定在于,“要将社会现象当做客观事物来看待”,而要做到
   这一点,需要克服的最重要障碍,就是“主观意识阶段”,也就是说,克服
   观念对于社会学的影响。在这里的描述,与涂尔干( 1999 : 16 )对于自我
   主义的描述如出一辙:“观念…对于社会学则影响更大…正是在社会学
   领域里,培根所说的‘成见’更加具有统治人们思想、代替事实真相的能
   力”。然而,通过观念无法研究社会,社会学的研究也无法实现,“有许
   多事物,只凭意识难以解释,既不能了解它们的真实面貌,也不知道它
   们的本质。用观念估量事物,就好比一种浮光掠影,外表似乎明白,内
   里却含糊不清。正是由于如此,一些由思想家们靠思维发现的社会事
   物规律,其实只是一些牵强附会、毫无真凭实据的东西…一言以蔽之,
   考察社会现象,必须观察实际,不能掺进个人的想象,否则就无法了解

                                                          · 1 4 3 ·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