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53

社会· 2018 · 6

       梅施特洛维奇将涂尔干的失范概念与弗洛伊德的“它我”( 犐犇 , 犈犛 )
   概念视为同时受到叔本华的影响,而在法国和德国所诞生的社会学成
   果。这一不同于社会学史上主流理解的工作有其文本基础,同时也并
   非个例。在另一个传统中,渠敬东( 2017 )以令人惊异的角度切入了对
   于失范的研究。这一研究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路径入手,将失范理解
   为海德格尔的去蔽状态,并在日常生活与权力历史的双重纬度上将失

   范置入行动者的此在之在( 犫犲犻狀 犵          )或者言语之间。更为令人惊异的是,
   渠敬东将这一研究视为一种社会学研究。这已经为我们理解涂尔干式
   的失范与作为一种道德人格的社会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铺垫了道路。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李猛在关于这部著作的评论中才以“社会的‘缺席’或
   者社会学的‘危机’”为题。因为这一概念解释了涂尔干式的社会学最
   为深刻的困境:由于失范意味着“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和社会
   的缺席”(渠敬东, 2017 : 34 ),所以,这个概念暴露了社会学根本的现代
   性困境。社会学如何可以去讨论社会的缺失?在现代性之中可以讨论
   现代性吗?
       恰恰因为上述两种传统中的理解,我们才发现,失范与失范型自杀
   表明了涂尔干对于社会学的基本设定:恰恰因为失范,社会学才有可能
   获得一丝空隙来反身回顾社会,讨论社会如何可能与社会学如何可能
   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因为涂尔干是否能够从繁杂的社会现
   象、统计数据和经验材料之中还原一个“社会”,意味着社会学这门学科
   是否能够成立。对于涂尔干来说,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存在
   的必要条件。而失范这个概念恰恰提供了一个奇异的视角。从这一视
   角出发,我们似乎无法证实这一点。然而,正如我们在本文第一节中的
   梳理工作所发现的那样,涂尔干对于自杀的经验性理解,就在于他所发
   现的法国社会的失范状态。涂尔干将失范理解为一种“霍布斯式”的
   “战争状态”,并从人的自然状态中发现了自杀的内在需求,所以,失范
   这个概念尤其要求社会学这门学问自身的道德性。
       在《自杀论》之外,涂尔干最为著名的关于失范的讨论,应该是在
   《社会分工论》的第二版序言之中。在这一序言中,涂尔干花了大量篇
   幅来描述在现代工商业社会中的失范状态。如前所述,这基本是“霍布
   斯式”战争状态的翻版。对于涂尔干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现象。涂尔干
   指出,在现代工商业中的危机状态与失范状态是恒常性的( 犮狅狀狊狋犪狀狋 )与

    · 1 4 6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