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60
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自杀论》中的双重结构
科学的这种神圣性并非虚谈,而是落实在人,尤其是从事科学的研
究者身上的。这种研究者首先要成为他所从事的科学的信仰和实践
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构成科学的整体。正如涂尔干( 2000 : 322 )所
说,“我们要想准确地认识某种科学观念,就必须设身处地地实践这种
观念。换言之,就是要将这些观念注入生命。这是因为,即使有那么几
个前提得到了明确界定,也构成不了科学的全部”。在《社会分工论》
中,涂尔干( 2000 : 323 )提出了两种科学的分类,一种是我们已经获得的
现有科学,另外一种则与从事科学的人直接相关:
还有一种具体的、活生生的科学还未被认识到,还有待人
们去探索:除了人们已经得到的结果外,还隐隐约约地存在着
某些细微、习惯、本能、需要和预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但
它们是那样的强烈有力,有时候甚至会决定学者的整个生活。
所有这些都是科学:甚至是最好的科学,或者是科学的绝大部
分,因为已经发现的真理总归比未经发现的真理少得多,而
且,在我们掌握已经发现的真理的全部意义以前,在理解这些
真理的基本内涵以前,趁着它们还没有结晶成明确前提的时
候,必须仔仔细细地观察仍然拥有自由状态的科学生活。否
则,我们所掌握的只能是些字面涵义,而不是它们的精神。
关于上述这些比较费解的文字,涂尔干( 2000 : 323 )给出了他的解
释,他说,“所有科学的灵魂只能存在于学者的意识之中,并且只有一部
分的灵魂才可能表现为实体和可感形式……至于那些无法转换成外在
符号的科学,情况就不同了:任何事情都是个人的,都是通过个人体验
获得的。我们要想参与其中,就必须去从事工作,去亲身经历各种事
实”。这正是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运用实证的方法所力图证明的。我
们将这样的解读落实到社会学上,那结论当然就只能是:对于研究者而
言,社会学是一种修行,社会学本身则意味着一种道德人格的结构。社
会中的个体按照真正社会学的方式才能够实现自我保存,而社会学,也
只有像道德个人主义那样,才能够不至于枯萎凋零,失去生命力。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本雅明 .1989.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犕 ] . 张旭东、魏文生,译 . 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
· 1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