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16

齐美尔论个性


       也就是说,与现实世界之间扭曲的陌生感,是现代个体最基本的生
   存体验。对于这样的自我,它体验到的世界是片段式的、残缺的,也是
   无意义的。那么,他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吗?它能够像精神
   贵族一样拥有个性吗?齐美尔认为不断超越自我的意志仍然是这一问
   题的关键。然而,生命意志不再是自然而然的,那么,它究竟来自于哪
   里?齐美尔认为,只能从生命存在的内部结构中去寻找这样一个可能。
       死亡是齐美尔后期讨论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生
   命事件。 14 因此,可以说,齐美尔的思想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产
   生了直接的影响。 15 回到费希特 - 叔本华的问题,什么是推动生命不断
   向前而不局限于当下的力量,什么使个体感受到某种无限的可能?对
   尼采来说,是权力意志,是个体对更壮美的人性的追求。齐美尔则认
   为,是因为个体生命的有限,这一自然而必然的事件。我们的意识活动
   是一个接一个的片段,这些片段的内容是不连续的,更不是一个整体。
   将片段的意识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意识在另外一个层面的活动。
   “ 必须有一些内生的、向前推动的能量(至少是类似能量 犲狀犲狉 犵狔                       )的东
   西,推进我们的意识”( 犛犻犿犿犲犾 , 2011 : 71 ),它并不存在于我们当下的、
   片段的经验之中。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生命激荡( 犔犲犫犲狀狊犫犲狑犲 犵 犺犲犻狋 )”,的
   感受。它让我们觉得生命有一个过程,正在展开,使得我们感知到生命
   作为整体和生命在每个当下的差别。这个能量并不来自于别处,恰恰
   来自于死亡本身。“如果我们永远活着,那生命很可能只是和它的具体
   的内容和价值混淆在一起,我们将丧失真正的生命冲动( 犻犿 狆 狌犾狊犲 )。正
   是这冲动使得我们可以站在每个具体的片刻之外来知晓我们的生命,
   并且感受到某种无限。”( 犛犻犿犿犲犾 , 2011 : 71 )可以说,死亡给了我们某种
   必然的确定,使我们体验到生命的偶然,它的转瞬即逝,并感受到这种
   骤然而逝的片段的反面,即某种必然和绝对。我们得以能在片段之外
   感受到生命作为整体与生命每个片段的差别。我们因此获得了某种超


   14. 齐美尔对死亡的思考在一战前夕特别显着,这也是他后期思想诞生的场景,而他对死亡的
   论述甚肯定了士兵在战场上的魽牲。因为德国无法预知战争引领的未来如何,但这种不#定
   反而在战争中创造了更强的生命力( 犛犻犿犿犲犾 , 2011 : 狓狓犻狏 )。
   15. 海德格尔曾经对齐美尔后期的作品大为赞赏,甚至将齐美尔的“四个形而上的章节”称为
   自己哲学生涯的起点。海德格尔哲学中,最著名的“此在”,作为投射出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当
   下”,正是受到齐美尔的“生命本身作为更多生命”的思想启发,即便海德格尔最后反对了齐美
   尔的哲学用语,例如 “生命”( 犾犻犳犲 )和 “观点”( 狏犻犲狑犻狀 犵 )( 犛犻犿犿犲犾 , 2011 : 狓狓狏-狓狓狏犻犻 )。

                                                          · 1 0 9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