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10

齐美尔论个性


       然而,个体内在的生命力却与个体在形而上学层面无差别的统一
   构成了叔本华思想中最大的矛盾。齐美尔认为,叔本华的思想过于陷
   入形而上学之中,没有给人格( 犲狉狊狅狀犪犾犻狋 狔            )留下位置。叔本华看到的
                               狆
   是自我和他者在形而上学层面的统一。所以,孤独的个体在叔本华看
   来不过是意识的幻像。而所有人本质上的同一才是存在的实质,其根
   源在于生命本身并没有一个决定性的、造就差异的根本目的。齐美尔

   用形而上学的民主( 犿犲狋犪 狆 犺 狔 狊犻犮犪犾犱犲犿狅犮狉犪犮 狔    )来形容自我和他者无差
   别的同一(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10 )。孤独的个体对叔本华来说不过是现象
   世界分离( 狊犲 狆 犪狉犪狋犻狅狀 )的表象,并不是存在的必然(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40 )。
   可 以 说,自 我 不 是 形 而 上 学 的 基 础,它 缺 乏 内 在 的 独 立 ( 犻狀狀犲狉
  犻狀犱犲 狆 犲狀犱犲狀犮犲 ),使得它可以和世界相对立。因此,叔本华提出的救赎
   之道,是洞悉现象世界的分离( 狊犲 狆 犪狉犪狋犻狅狀 )和本质世界的统一这样的两
   重性,从而摆脱现象世界的痛苦。他进而提出了审美的救赎与伦理的
   救赎,前者意味着个体能够在想象中忘掉自己,而沉浸在物的理念之
   中;后者意味着取消个体和他者之间的差别,让灵魂放弃它对自我的执
   着,而回归到纯粹的无(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41 )。齐美尔因此认为,叔本华
   缺乏面对真正的道德处境的勇气,因为他过于轻易地否定了一个最艰
   难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原子化的个人的存在,“个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
   自我中心的小宇宙”(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115 )。
       而尼采则完全不同。普遍意志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推动力,而是具
   体地扩展生命的能量。无论是贵族的精神,还是理性的力量和善意,或
   者信仰和美的伟大,只要这些价值将人类不断地向上托举,使人类的生
   命力更丰沛,它们就是权力意志的体现。而且,这个能量来自于个体内
   在生命本 身,“脱 离 于 社 会 过 程 ( 狊狅犮犻犪犾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145 )。尼采认为,生命的展开必然以高低分化为特征,在各个种类的生
   命演化的进程中,它们展现的是或快或慢的进步,而只有最高的生命形
   态能够最充分地展现生命力(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10 )。这个最高形态,未必
   体现为社会,而是体现在独特的个体身上。在齐美尔看来,这是一个很
   特别的视角,因为它将个体和人性关联起来,而并不认为人性与之对应
   的是人群。这个视角和歌德类似。 8 齐美尔认为,尼采较叔本华更诚实


   8. 对歌德来说,人性渗透在一切有关人类事物之中,它使我们在所有冲突中,甚至在所有分隔
   人类世界的障碍之中看到统一。而这个人性必须被充分发展。 从人性的根本统一(转下页)
                                                          · 1 0 3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