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09
社会· 2018 · 6
三、精神贵族和普遍人性
一个原子化的个体存在,如何找到生命的立足点,得以成就自己的
个性,既不堕入狂热的模仿,也不拘泥于自我中心,齐美尔对这一问题
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尼采的影响。首先,必须找到生命从内部不
断推动自己、超越自己的能量。尼采的权力意志说( 犠犻犾犾狋狅犘狅狑犲狉 )给
了他很大启发,而尼采本人的思想则直接受到叔本华的影响。 6 意志如
同推动机器的能量,可以理解为每个单次行动的动力,然而我们无法理
解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行动。在齐美尔看来,叔本华
对意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定义,从而揭示了为什么意志能够推动不断
的行动。他说,意志“表达了一种深层的黑暗的感觉,它让我们感觉到
自身的无限,自我的无限,虽然生命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25 )。这是一个基本的超越自我的直觉,也正是叔本华所谓的普
遍意志( 犌犲狀犲狉犪犾犠犻犾犾 )。个体因为拥有普遍意志,所以能够在每个当下
体验到无穷尽的可能,也是超越当下的可能。齐美尔认为,这是叔本华
将费希特关于自我的哲学予以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费希特看到了在纯
粹经验自我的每个当下的行动中蕴含着一种超越当下的动力,正是这
种无限而绝对的能量承载了我们有限的经验(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27 )。普
遍意志就是这种无限而绝对的能量。正是这种能量推动着我们理性的
认知,因为意志渴望的对象并不是理性设定的目标。相反,行动的目标
来自于生命内部源源不断的意志或渴望。目标不过是意志表达的合理
化。这是十九世纪对十八世纪理性主义哲学的挑战,它认为理性并不
是客观世界的原则,而是存在的衍生物,它是可以被真实的生命接受或
者拒绝的一种思维形式( 犛犻犿犿犲犾 , 1991 : 29 )。 7
6. 齐美尔在《叔本华和尼采》一书中,显然对尼采表达出了更多的认同,尤其是受到尼采的贵族
论和人性论的更大的启发,从原本的新达尔文主义和新斯宾塞主义转到新的定位。齐美尔甚至
对尼采表达一种同情,因为他认为太多所谓 “享乐式的尼采主义者”曲解了尼采的本意。而对
于叔本华,齐美尔则批判地展示出他的意志论、伦理、悲观主义和艺术观。在 犉狉犻狊犫 狔 ( 1987 : 906
-907 )对此书的响应中,他提到读者不应把此书看作为纯粹齐美尔对这两大哲人的评论,而是
他如何从两人的思想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如对于个体、生命、美学、普遍伦理和社会的
想法的思想轨迹。帕尔特盖( 2016 : 414-437 )亦指出,此书是齐美尔将个体观"念化的一个突
破。无论如何,这本书必然是理解齐美尔哲学和社会理论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
7.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也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 1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