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04

齐美尔论个性


   中,当家族、职业和继承的身份制以及种姓等将社会划分为小的社会群
   体时,个体在许多的人生决定方面,譬如婚姻方面,没有太多的选择余
   地,不过个体也并不见得感觉到太多的制约。因为只要社会身份相符
   合,男性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然而,在现代社会
   中,当传统的社会制约机制瓦解以后,可选择伴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因为等级、身份甚至宗教信仰都不构成限制,在最大范围的自由之中,
   个体选 择 自 己 灵 魂 伴 侣 反 而 需 更 谨 慎、更 严 肃,因 而 也 更 不 确 定
   ( 犛犻犿犿犲犾 , 1972 : 269 )。
       资本主义因此催生出最极端的个人主义,那是原子化的个体,他摆
   脱了共同体和类的归属,在体验到自由的同时也将感受到自身存在的
   偶然性。关于这方面,最精辟的论述莫过于青年马克思。他比较了德
   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指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最具创新性的论点在于
   其确立 了 原 子 的 质 ( 狌犪犾犻狋犻犲狊狅犳犪狋狅犿 ),这 是 强 调 原 子 运 动 必 然 性
                      狇
   ( 狀犲犮犲狊狊犻狋 狔 )的德谟克利特哲学所反对的,即使两者不约而同地将原子
   视为一切客观世界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在组
   成物质 的 同 时,失 去 其 特 性 ( 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 ),无 法 在 表 象 世 界 中 显 现”
   ( 犕犪狉狓 , 1975 : 62 )。 因 此,在 德 谟 克 利 特 眼 里,原 子 的 本 质 是 虚 空
   ( 狏狅犻犱 )、不占有空间的,只有众原子组成表象物质时才能获取“质”,原
   子组合是不可分( 犻狀犱犻狏犻狊犻犫犾犲 )的存在形式。若纯粹依据德谟克利特哲
   学中的必然性时,原子必然( 狅狌 犵 犺狋狋狅 )会完全跟随直线之规律运动,但
   事实不然。伊壁鸠鲁从原子偶尔偏离直线运动这现象,论断出原子的
   “质”(或可理解为“个性”)。伊壁鸠鲁进而论证,这“质”是使得原子偏
   离直线运动而相撞的根本原因,而非反之(马克思, 1961 : 16-24 )。确
   立“质”的存在,意味着原子中“存在与本质( 犲狓犻狊狋犲狀犮犲犪狀犱犲狊狊犲狀犮犲 )和
   物质与形式( 犿犪狋狋犲狉犪狀犱犳狅狉犿 )的矛盾”(马克思, 1961 : 25-26 )。“本
   质”和“形式”就如德谟克利特所言,是原子作为表象世界的基本形式的
   必然,原子本身并无选择余地,而是机械地运动着的;“存在”和“物质”
   则代表了———在伊壁鸠鲁论断下———原子能作为独立的形式而存在,
   是一种独立的物质,与由其组成的一切表象物质对等。伊壁鸠鲁从此
   引申出原子的自我和意识。在作为更大的一部分和自我的独立之中出
   现了矛盾,原子因而为了逃离前者这“必然”的命运而偏离直线运动,从
   而出现了和其他某些原子撞击的运动,形成了物质。简言之,伊壁鸠鲁

                                                           · 9 7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