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34
货币之桥上的迷失者
如果说在价值问题面前,犬儒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尚还愿意做出
高低之判断的话,厌腻者( 犜犺犲犫犾犪狊é )则是对价值差异完全失去兴趣的
人,“在他们眼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样地枯燥无味,都涂着一层灰
色,都不值得为之激动不已”( 犛犻犿犿犲犾 , 1990 : 256 ),作为价值虚无主义
者,厌腻者感受不到事物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甚至金
钱也激不起他们的欲望。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对它的需求程度,在
此意义上,越难获得之物就越有价值,而货币的存在使得获得所欲之物
的难度大大降低,尤其当没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时,物的价值就都被
货币作为一价值的公分母而普遍降低了。面对货币经济的这一影响,
犬儒主义者可以坦然接受“金钱可以购买一切”、“量的区分掩盖了质的
差异”的现实,能体验获得金钱所购之物的快感;而厌腻者却对此深表
厌恶,因为厌腻者的心里依然存有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不知
道这种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厌腻者做不到如犬儒主义者一般对生活报之以“无动于衷”、随遇
而安的态度,而是试图寻找可以弥补自己(抛弃一切价值可能后)的心
灵空缺的东西,要获得自己在世间的存在感。对厌腻者来说,唯一可行
的方法就是寻求当下的“刺激”。在价值活动中,主体出于自身意志而
设定了欲望的对象,对象的价值一定持续到主体通过种种方式占有对
象、获得满足感之时;在寻求“刺激”的活动中,主体的意志并不指向某
一对象,而只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影响,即“刺激”。厌腻者放弃对价值的
感受,不但意味着放弃评价事物之间价值的差异,而且他也不会为自己
设定一个要去追逐的目标,然而,厌腻者又不能满足于因价值感的缺失
而带来的空乏感,所以要以特定的方式弥补空缺。不追逐目标的厌腻
者摆脱了目的链条的束缚,不以他物为目的,而只满足于对刺激做出反
应。如上文所述,齐美尔区分了人的两种行为,即目的性行为和本能性
行为,显然,厌腻者对“刺激”的热爱属于后者。厌腻作为一种体验的确
将个体从理智、规范主导的秩序中释放出来,使个体与生活的货币风格
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此意义上,冒险家和赌徒都是一定程度的厌腻者,
“忧郁栖居者”对感官刺激的沉迷亦是其厌腻情绪的表达。然而,由于
对“刺激”的感受转瞬即逝,伴随着厌腻者的将是永恒的变动,他只能不
断追逐难以名状的“新奇”,正如齐美尔( 犛犻犿犿犲犾 , 1990 : 484 )所描述的:
“ 由于灵魂的中心缺乏确定的东西,所以驱使我们在一种短暂的满足中
· 2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