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28
货币之桥上的迷失者
“绝对的目的”的可能,也就是说,在货币经济中,“货币”倾向于被视为
具有“绝对价值”。
三、现代性体验的货币化表现
基于货币的上述特性,齐美尔指出在广泛使用货币的过程中容易
形成两大趋势:一方面,货币从指向一定目标的纯粹的手段变成目的本
身,被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凡货币可以购买之物都只
有量的分别而没有质的差异。随着货币经济在现代社会的日益繁荣,
货币逐渐将它自身的品格和逻辑渗透到现代人的心理层面,影响现代
个体行为,塑造独特的现代性体验。
(一)现代个体行为的货币品格
在由货币参与的目的序列中,货币倾向于从“绝对的手段”变成“绝
对的目的”(更准确说是“终极目的”),并因此具有“绝对价值”。对现代
人而言,金钱仿佛具有无穷的魅力,在上帝被“宣告死亡”之后,金钱仿
佛取代了上帝的空缺而在人们心中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生活的意
义与占有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终究不能令人获得真正的满足
感,因为绝对的有价值也就意味着绝对的无价值。正如齐美尔所说的,
“ 大多数现代人在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必须把赚钱当作首要的追
求目标,由此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认为生活中的所有幸福与所有最
终满足,都与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内心中,货币
从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前提条件成长为最终的目的。而只要达到了这个
目的,就会无数次出现那种致命的无聊和失望,这在那些攒下一笔金钱
后退休食利的商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促使价值意识集中到货币
身上的那些环境不再产生之后,货币自身就暴露出作为纯粹手段的特
征,即一旦生活只关注货币,这种手段就变得没有用处和不能令人满
意———货币只 是 通 向 最 终 价 值 的 桥 梁,而 人 是 无 法 栖 居 在 桥 上 的”
( 犛犻犿犿犲犾 , 1997 : 250 )。在齐美尔看来,对于深陷“货币拜物教”泥淖之中的
现代人来说,在贪财( 狉犲犲犱 )、吝啬( 犪狏犪狉犻犮犲 )、奢侈( 犲狓狋狉犪狏犪 犵 犪狀犮犲 )与苦行
犵
(禁欲式贫困 犪狊犮犲狋犻犮 狆 狅狏犲狉狋 狔 )这四种形态的货币行为和与之相关的货币
态度中,现代人充分表现出自身被货币扭曲的价值观。贪财者、吝啬者、
挥霍者和苦行(贫穷)者是与上述四种货币行为相关的理想人物类型。
在经济活动中,正常的经济行为起源于对客体的欲望,而后通过一
·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