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6

货币之桥上的迷失者


   理智层面上抗争,他要构建一种蕴涵意义的生活和人格,以对抗标志现
   代资本主义“铁笼”的理性化和世俗化。而齐美尔更关注的是:在政治
   统一的背景下,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工业化速度迅猛、物质文化极大
   繁荣紧密相伴的却是人内在世界的空虚和个体性的缺失,“物质价值的
   增进要 比 人 的 内 在 价 值 的 发 展 迅 速 得 多。 …… 生 活 已 日 趋 外 化
   ( 犲狓狋犲狉狀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 ),生活的技术方面压倒了其内在的方面,即生活中的
   个人价值”(西美尔, 2003 : 182183 )。
       齐美尔将诊断社会问题的重点置于关注个体对“世界”的“体验和
   解释”上,在他看来,“都市人”、“陌生人”( 狋犺犲犛狋狉犪狀 犵 犲狉 )和“忧郁的栖居
   者”( 犝狀犺犪 狆狆狔犇狑犲犾犾犲狉狊 / 犐狀 犳 犲犾犻犮犲狊犘狅狊狊犻犱犲狀狋犲狊 )等是典型的现代性体验
   类型,是波德莱尔意义上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性形式,是现代社会所
   独有的“新奇”。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即考察这些“形式” 5 的生成过程。 6
   而恰是成熟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货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现代性体
   验的历史根源(弗里斯比, 2016 : 103 )。

       二、货币成为“货币”:货币的品格( 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 )及其生成

       齐美尔从一般价值论出发,强调货币虽然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
   段有其特定的物质形态,但货币只有作为经济价值的抽象代表时,才有
   意义,换言之,货币的价值体现于其功能性———它作为经济价值的表达
   而成为“可交换的”,代表了“经济对象中共通的东西”( 犕犻犾 , 2005 ;李凌
   静, 2016 )。齐美尔( 犛犻犿犿犲犾 , 1990 : 129130 )也意识到,货币作为经济价
   值的纯粹的符号表达,只是出现在货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即他是在


   5. “形式”是齐美尔理论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概念。对不同层面的“形式”的不加区别地使用,造
   成了理解了齐美尔思想的极大困难。在本体论论意义上,“形式”既成全又压抑着精神性生命
   的自我呈现,是对生命的特定瞬间的记载,也是相对于生命整体而言的特定片断,但是,这些
   片断是承载着生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点,是生命得以被“观看”(认识)的唯一对象。在认
   识论意义上,“形式”是一种语言和概念框架;有内在的结构、法则和标准。认识就意味着通过
   “形式”给予精神对象(生命内容)以结构,并且在认知方式决定认知对象的意义上,形式具有
   了本体的地位:“世 界”、“宗 教”、“历 史”、“社 会”不 仅 是 形 式 表 达,也 指 涉 了 具 体 的 现 象
   ( 犠犲犻狀 犵 犪狉狋狀犲狉 , 1962 ;李凌静, 2014 )。
   6. 无论是“都市人”、“陌生人”、“忧郁的栖居者”,还是犬儒主义者、厌腻者、冒险者等都是理想
   型意义上的,即齐美尔所说的“形式”,弗里斯比认为,韦伯的“理想型”正是来自于齐美尔“形
   式”的启发( 犛犻犿犿犲犾 , 1990 : 3 )。在每一位现代个体身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这些“类型”的
   影子,因为它们作为“现代性形式”分别呈现着现代个体体验的诸多面向。

                                                            · 9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