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40

如何在社会调查中更好地测量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15% 的受访者是真正的佛教徒。换言之,自称佛教徒的受访者中有三
   分之二应该是民间信仰或其他宗教的信徒。”另一方面,利马斯特和胡
   安宁( 犔犲犪犿犪狊狋犲狉犪狀犱犎狌 , 2014 )对中国大陆的研究发现,佛教徒,尤其
   是接受过皈依仪式的佛教徒,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比例非常高。对此
   他们指出,这既可能是由于中国佛教与民间信仰的亲近性,也可能是由
   于许多持中国民间信仰的人倾向于将自己认定为佛教徒。
       综合上述研究,将以宗派归属为基础的测量西方宗教性的工具用
   于中国的社会调查可能会遇到如下困难:首先,中国宗教(含民间信仰)
   的综摄性很强。所谓综摄性是指强调多教融合,中国传统所提倡的三
   教合一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三教合一,各宗教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
   尽管中国人的个体信仰行为非常普遍,但由于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是
   以神灵为本位,而非宗派本位,因此难以准确地将自己的信仰定位到标
   准的宗教派别分类中。社会调查如果以宗教派别为基础进行测量,有
   可能会遗漏一部分信徒群体,也无法反映多重信仰的情况。
       其次,混合宗教是传统中国主要的信仰形式;混合宗教不具备独立
   的组织,其成员的宗教身份与世俗身份混合在一起难以割离,这也导致
                                                         ,
   研究者难以 区分 出 明 确 而 独立 的成 员资格。杨 庆( 犢犪狀 犵 1961 )认
   为,中国人的信仰和宗教实践具有混合性,很少与某个独立的宗教组织
   联系在一起。不同于拥有明确教会身份并通过教会组织起来的聚会性
   宗教,中国普通信徒的宗教实践可能是个体性或者家庭性的,普通信徒
   未必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宗教组织,对其宗教组织的成员身份也并不重
   视;或者其宗教身份与世俗身份混合在一起。如杜瑞乐所言,只有神职
   人员才会将自己归属为特定的宗派。社会调查在提问信仰时若以宗教
   派别作为选项,则容易遗漏不具备明确组织身份的广大信徒群体。
       其三,由于中国宗教综摄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且宗教在主流意识形
   态中处于边缘地位,中国民众未必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宗教身
   份或信仰态度,但其在日常生活中仍会有烧香、拜佛、参加团契等宗教
   实践,这种实践与其所宣称的信仰不相符的情况意味着仅以宗派归属
   来对宗教性进行单维测量不足以反映中国人的真实信仰状况。
       宗教性测量从单维发展到多维,从仅针对犹太—基督教的量表发
   展到可适用于多元宗教群体的测量方案,西方利用问卷调查技术对个
   体宗教性的测量已经日趋完善。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调查在测量民

                                                          · 1 3 3 ·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