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35

社会· 2018 · 5

   祖等宗教实践随处可见。用劳格文( 犔犪 犵 犲狉狑犲 狔2010 )的话来说,中国
                                             ,
   自古以来 就 以 “神 州”自 况,也 就 是 一 个 “宗 教 的 国 度”( 犪狉犲犾犻 犵 犻狅狌狊
  狊狋犪狋犲 )。
       导致上述分歧的原因之一是学界对中国人宗教性测量方法研究的
   滞后。一般的社会调查在测量宗教性时通常询问受访者信仰哪一种宗
   教并提供主要宗教派别作为选项,即便有些调查对宗教性有更多的测
   量,也会先以宗教信仰归属来区分信教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再向信教者
   进 一 步 提 问 更 多 有 关 其 宗 教 性 的 问 题。 这 种 基 于 宗 派 归 属
   ( 犱犲狀狅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犪犳犳犻犾犻犪狋犻狅狀 )的分类一直是西方社会进行宗教测量的基
   础( 犛狋犲犲狀狊犾犪狀犱 , 犲狋犪犾. , 2000 ),中国的社会调查在借鉴这一题目时实际
   上是默认宗教信仰在东西方社会具有同质性。这种做法显然是以西方
   犹太—基督教模式来反观中国的宗教现象,势必会忽略以神、鬼、祖先
   崇拜为中心的民间信仰,只剩下佛教和道教。此外,即便是中国的佛
   教、道教也与西方的犹太—基督教存在很大差异。基督教是一神教,排
   他性强,强调聚会与成员资格,各教派之间壁垒分明;而佛教、道教属于
   多神信仰,排他性弱,综摄性( 狊 狔 狀犮狉犲狋犻狊犿 )强,宗教之间边界也比较模
   糊( 犑犻 , 2012 ; 犔犲犪犿犪狊狋犲狉犪狀犱犎狌 , 2014 )。
       这些东西方宗教之间的差异意味着宗教性的测量在中国并不单纯
   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对西方概念的操作化能否以及如何本土化
   的问题。一个国家人口的宗教信仰分布是研究该国家宗教状况的起
   点,当我们将社会调查运用于对中国宗教状况的研究时,我们先应该反
   思和研究宗教的中西差别会造成哪些测量上的困难,既有的社会调查
   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国人的信仰,以及我们能够根据
   宗教的哪些中西之别来改进社会调查对中国宗教信仰的测量。这是本
   文关注的三个问题。
       本文是对宗教信仰调查方法本身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先回
   顾西方宗教性测量的一些重要争论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宗教研
   究中所提及的宗教测量问题,以此归纳出用既有社会调查工具测量中
   国宗教信仰时所面临的困难。接着,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组织
   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分析中西宗教差别
   会对问卷调查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继而通过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
   改进问卷设计、将不同问卷设计的数据结果相比较来检验并展现既有

    · 1 2 8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