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93

社会· 2018 · 4

   格和需求不被他人当一回事,所以首要问题不是言说情境是否理想,而
   是因为不被承认以至于连根本的发言权都没有。在此思想脉络下,霍
   耐特认为批判理论必须加入对“承认”的关注与研究。而从概念史的发
   展来看,承认理论的建立必然首先要诠释与转化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黑格尔的思想主旨,在于建立一个探讨伦理共同体的哲学思想基
   础。在黑格尔之前,霍布斯的国家理论是这方面很有影响力的研究。
   众所皆知,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解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问题,
   自愿放弃自己一部份的自由来形成契约性的国家共同体,以换取和平。
   但霍布斯理论的思想实验有个问题,就是无法解释人为什么会突然愿
   意进入契约关系。由此黑格尔承接费希特的哲学,认为不能将人设想
   为彼此独立无关的原子式个体,而必须要认识社会共同体先于个人而
   存在,个人恰恰降生于其中,并在承认关系中形成自我主体性。人类在
   自然状态中并非是功利的个体,而是处于相互承认的社会关系之中。
   借此,黑格尔将自然状态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改写为承认关系
                              ,
   (霍耐特, 2005 : 49 ;参见 犛犻犲 狆 2014 )。
       但是,黑格尔将费希特的承认概念又作了一番转化。对黑格尔来
   说,因自我意识是将知觉投射到对象物、并扬弃地回返自身的动态过
   程,故 承 认 是 一 个 动 态 过 程。 黑 格 尔 将 其 称 之 为 “承 认 运 动 ”
   ( 犅犲狑犲 犵 狌狀 犵犱犲狊犃狀犲狉犽犲狀狀犲狀狊 )(霍耐特, 2005 : 29 ;黑格尔, 1981 : 123 ;
           ,
   参见 犛犻犲 狆 2006 )。霍耐特认为黑格尔所谓的承认运动主要体现在三
   个范畴中。一是家庭的亲子之爱。在亲子之爱中,个人首次从父母那
   里获得承认,成为具有一体性的家庭共同体的成员。但这种一体化的
   承认同时也否定了子女的特殊性。为了获得自我意识的独立特殊性,
   主体必须扬弃家庭关系,进入到第二个范畴,亦即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并且到其中去获得承认。为了使他人正视主体、肯定主体,以生死斗争
   为手段的冲突便成为必要。社会共同体的承认形式则表现为法律权
   利。不过,霍耐特认为法律常常也会产生限制。如果黑格尔设想了一
   个最终的一体性的伦理共同体的话,那么应该还有第三个冲破法律形
   式的承认范畴。但遗憾的是黑格尔对此并没有进一步地详细论证。唯
   一最相关的范畴,是伦理共同体中的“团结”。具体来说,团结意指主体
   在伦理共同体中表现出对共同体有所贡献的特殊能力,加强共同体的
   凝聚,而主体也从中获得了名誉。不过这三个承认范畴在黑格尔那里

    · 1 8 6 ·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