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5
社会· 2018 · 4
包括多个社会的“社会”,它们具有“超社会”属性,但却是多样的,不等
于“世界社会”。
涂尔干辞世后,莫斯对个人之间和不同级序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
关系和关系伦理展开了更为系统的研究。他于 1920 年写下《国族》一
文(原文刊于《社会学年鉴》第三系列 1953 年第 3 卷,见莫斯, 2010犪 ),
又于 1929 / 1930 年发表《诸文明:其要素与形式》(原文刊于国际综合科
学基金会中心编、巴黎文艺复兴出版社 1930 年版《文明、语词和思想》,
见莫斯, 2010犫 )一文,在两篇文章中直接切入作为国族与世界之间的
“中间状态”的文明这一命题。在这两篇文章里,莫斯更为系统地阐发
了他与涂尔干合作的《札记》所陈述的主张,通过对总体人文科学的综
合构思,拓展了社会学年鉴派的视野,为文明的特质、形式和区域分布
之研究做了有具体设想和现实意义的展望。
两次世界大 战 之 间,欧 洲 出 现 众 多 文 明 论 述 ( 犓狌 狆 犲狉 , 1999 : 23-
46 )。在这些论述中,社会学年鉴派(特别是莫斯)在一战前后提出的看
法长期遭到忽视,却显然有着突出重要性。如卡森迪( 犅狅狉狀狅犓犪狉狊犲狀狋犻 )
指出的,“法国涂尔干式科学社会学的基础,并不真的是某一不模糊的
理论的确然建树,它不是被宗教崇拜般地应用着的信仰。涂尔干式社
会学关切是,如何构思出问题意识,如何为一组问题的澄清开拓出一个
概念空间,使之成为综合研究领域,以便社会的客体化能成为一个不断
更新的课题,而不是被确然规定为某种信念”( 犓犪狉狊犲狀狋犻 , 1998 : 71 )。莫
斯对文明的论述是社会学年鉴派经《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
1999 )这一转向进入关系社会学和比较民族学这一“二次转向”的首要
途径。通过“二次转向”,社会学年鉴派逐渐使得与国族藕断丝连的“家
园式社会”获得某种国际主义性格,同时,使之保持着与世界主义之间
的差异。莫斯将文明实体化,在国族与世界之外识别出了一个有深远
历史脉络的新领域,通过界定“超社会”文明现象,他重新界定了人文科
学研究单元的边界,为我们消解国族—世界二元对立观对社会科学研
究的持续影响做出了先驱性贡献。
在 1914 年至 1945 年间,西方世界“所宣称的道德进步的真相仿佛
被戳穿了”(华勒斯坦等, 1997 : 55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莫斯集中关注
了文明现象。随着二战的结束,“西方世界又重新鼓起了勇气”,乱世期
间由刻骨铭心的悲剧生发出来的富有良知的思想很快被淡忘。莫斯的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