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13
社会· 2018 · 4
犠狅狉犽犎犪狊犃犫犪狀犱狅狀犲犱犻狋狊犕犻狊狊犻狅狀 )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沉溺于针对
中上层阶级的精神治疗,放弃了对于弱势群体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
社会 正 义 的 专 业 使 命 遭 到 抛 弃,沦 为 “堕 落 的 天 使 ”( 犛 狆 犲犮犺狋犪狀犱
,
犆狅狌狉狋狀犲 狔1995 )。
那么,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施佩希特二人虽然指
出了这种现象,但并没有对其背后的根源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旨在弥补
这一缺憾。下文将从专业内部因素(专业化)与外部环境因素(“政治—
经济—文化”)来分析社会工作“去社会变革化”的原因(见图 2 )。
图 2 :社会工作“去社会变革化”的根源
选择这一解释框架的理由在于,社会工作是由服务主体(社会工作
者)在特定的服务环境中所开展的助人活动。那么,其介入视角侧重于
个人还是环境,便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主体与服务环境两大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其中,服务主体因素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专业化运
动,属于专业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则包括影响专业实践的政治(意
识形态)、经济(营利主义与管理主义)、文化(个人主义)等。
二、科学主义的陷阱: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专业化是指社会工作从非专业向专业演变的过程。与专业化密切
相关的概念是专业主义,二者的区别在于,专业化通常被视为一个中性
词,而专业主义则以贬义词的形象出现。无论是专业化还是专业主义,
其核心内涵都是科学主义,都强调社会工作的服务必须建立在科学理
论的基础之上。专业化始终是社会工作百年发展史中的一项重大议
题,因为它的源头是 19 世纪中后期的慈善济贫活动。慈善事业属于一
项业余的志愿活动而非科学的专业实践,可替代性较强,只要怀有善
· 1 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