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12

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


       社会工作的言行不一导致“去社会变革化”的负面后果,即抛弃了
   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使命,将服务的重心集中于个人层面。纵观社
   会工作专业的百年发展史,个人治疗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即美国“进步主义”( 犘狉狅 犵 狉犲狊狊犻狏犻狊犿 , 1896 —
   1914 )社会大变革时代,虽然以亚当斯为首的“睦邻运动”推动了多项社
   会变革,但也并非社会工作的中心,而且在“一战”的影响下走向衰落
   ( 犠犪 犵 狀犲狉 , 1986 )。
       20 世纪 20 年代,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社会工作,以心理治疗为主的
   个案工作主导着专业实践,只有在 1929 — 1933 年的“大萧条”时期才被
   暂时抑制,社会变革开始受到重视。但到了 30 年代中后期,随着“罗斯
   福新政”的出台和经济的逐步恢复,“专业化的目标”取代了“社会行动”
   ( 犈犺狉犲狀狉犲犻犮犺 , 1985 : 53 ),社会工作再次倒向个案工作。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
   涌,激进社会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社区组织、社会政策等宏观实务迅
   速发展。但是,与主流的个案工作者相比,激进社会工作者仍然属于
   “少数派”( 犚犲犻狊犮犺犪狀犱犃狀犱狉犲狑狊 , 2001 : 152-157 );同时,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政治保守主义的回潮,社会变革受到全面压制。
       图 1 是美国社会工作自 20 世纪以来微观与宏观实践的演进格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二者只有在 20 世纪初期的发展较为均衡,此后便呈
   现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而且,总体而言,个人治疗处于主导地位,社
   会变革只有在“进步主义”时代、 20 世纪 30 年代初、 60 年代和 70 年代
   初得到短暂的发展,也通常是昙花一现。









                       图 1 :美国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

      社会工作的“去社会变革化”引发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1995 年,
   美国学者施佩希特( 犎犪狉狉 狔犛 狆 犲犮犺狋 )和考特尼( 犕犪狉犽犈.犆狅狌狉狋狀犲 狔          )对沉
   溺于个人治疗的临床社会工作提出猛烈批判。他们在《堕落的天使:社
   会工作 何 以 抛 弃 了 自 己 的 使 命》( 犝狀 犳 犪犻狋犺 犳 狌犾犃狀 犵 犲犾狊 : 犎狅狑 犛狅犮犻犪犾

                                                          · 1 0 5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