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社会》2018年第3期
P. 95

社会· 2018 · 3

       假设 2.1 :城乡大学生在毕业出路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绩、文
   化资本、校园表现、毕业预期等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 2.2 :在控制学业表现等中介变量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是否
   获得国内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影响不再显著;
       假设 2.3 :在控制学业表现等中介变量后,家庭背景对获得海外研
   究生教育机会仍存在显著作用。
       第三组假设涉及高等教育过程的异质性。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

   改革,中国大学出现了更大的分化。诸如“ 211 工程”“ 985 工程”“ 2011
   计划”之类的重点大学和学科支持计划使不同等级的高校在硬件条件、
   师资力量、科研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筛选标准和选择
   性也会存在差异(刘精明, 2014 ;田丰, 2015 ;吴晓刚, 2016 ),部分精英高
   校有自主招生权,更认可学生多元化的能力,而多数普通学校缺乏这样
   的制度。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学生的支持程度不同,优质大学的支持程
   度更高(史静寰等, 2011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平均表
   现。不同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有所不同,学校管理的行政化
   程度不同,学校校风和教师群体对社会潜规则的拒绝度也存在差异。
   这可能会使得家庭背景的直接影响在普通学校更大。学生家长可以凭
   借权力、金钱、社会关系介入大学教育过程,为子女在大学谋求更好的
   机会和综合表现。此外,相对于那些子女已进入精英学校的家庭,子女
   就读于一般学校的优势家庭会更多地进行额外的教育投资,以弥补子
   女所读大学不好的遗憾,从而扩大非精英学校内部不同背景的学生之
   间的差异。因此,提出以下第三组假设:
       假设 3.1 :家庭背景对大学校园表现的影响在普通学校和精英学
   校存在差异,在普通学校的影响更大。
       假设 3.2 :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本科毕业出路的影响在普通学校
   影响较大,在精英学校个人学业成绩对毕业出路的影响更大。
       接下来,本文将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
   进行验证,讨论家庭背景对本科教育过程、本科毕业出路,特别是研究
   生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异质性。
       五、数据、测量与方法


       “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以 2006 年和 2008 年秋季入学的北京

    · 8 8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