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社会》2018年第3期
P. 67
社会· 2018 · 3
版块的重大改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原属于自治版块的基层民
主单独归属为“人大和社区其他选举”,即民主监督版块;第二,原党建
版块则聚焦于对“党建资源地图”项目的评价,并纳入自治共治版块之
中;第三,原民生版块被归入自治共治活动版块的“ 犜犡犑犢 ”特色项目子
版块。“人大和社区其他选举”在 2016 年被单列出来,可能的解释是民
调的开展时间恰逢五年一度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笔者调研 犡犎犕犑
社区时,了解到部分居民刚结束人大代表投票活动后赶过来做问卷调
查。党建资源地图和“ 犜犡犑犢 ”特色项目是这两年区里和 犆 街道主推的
政府治理创新的特色项目,街道用此代替原有版块不仅可以检验它们
在各社区推广的效果,还能与区里和街道目前的工作重心相配套。在
民调项目开题会上,主持会议的街道党委书记 犑 发言:“突出 犆 街道特
色、反映 犆 街道民情是我们民调的重要目标嘛。一说党建,大家都觉
得虚。一说民生,大家又觉得杂。你说社区工作做什么?……我个人
觉得,党建资源地图和‘ 犜犡犑犢 ’(特色项目),就是我们 犆 街道的党建和
民生。” 7
2. 情境的压缩方向:如何问问题?
情境样本框确定好之后,接下来的流程是如何将情境定义为问题?
一个问题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情境朝着某个方向被限定好了。以代表
情境———社区组织的人大选举和业委会选举———为例,居民与该情境
发生联系的途径有多种,对情境定义的可能性也相应的有多种,并对应
各自的目标问题。如可以问“你觉得业委会能够解决业主和物业的矛
盾吗?”“参加过今年居民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投票吗?”“你觉得基层人
大代表选举公平吗? ”“你熟悉业委会选举的各位候选人吗?”当问题最
终被定义为“您认为居民区内人大选举和业委会选举组织的如何”时,
街道的权力在于,将基层民主这一情境压缩为居民对所在居委会组织
类似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对一个社区的基层民主建设进行衡量,既不
选用人大代表能否履职、选举过程是否公正,也不选用造成目前选举冷
漠的原因等问题,而是询问居民居委会组织选举的能力。显然,居委会
的组织能力无法支撑起民主监督这个主题,却又带着这个主题的帽子,
并成为计算基层民主指数时的标准。
7.2016 年 9 月 28 日,民调项目开题会记录。
· 6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