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社会》2018年第3期
P. 151
社会· 2018 · 3
的认识活动,所以自我认识和回归上帝是一回事(参见 犃狉犲狀犱狋 , 2006 :
犡犐犐犐 ;另参见汪尧罛, 2016 : 82-89 )。
这里就能够看出奥古斯丁与古典传统的截然不同。第一,对于古
典个人至关重要的自然共同体如家庭和城邦,在奥古斯丁这里则被看
作尘世的一部分和被利用的工具,因为缺乏终极意义而终将被抛却。
第二,既然尘世对人而言是“陌生世界里的一场羁旅”,那么任何政治秩
序和社会制度就都被相对化了,从而无法构成人的本质规定性。第三,
尘世里的人伦秩序和政治关系,例如家庭、宗族和国家,与个人之间是
互为陌 生 状 态,如 奥 古 斯 丁 说:“在 尘 世 中 要 像 陌 生 人 一 样 生 活”
( 犃狌 犵 狌狊狋犻狀犲 , 1844-1866 [ 38 ]: 111.4 、 124.4 )。阿伦特对此总结说:“尘
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无法依靠的”( 犃狉犲狀犱狋 , 1996 : 14 )。可
见,奥古斯丁把人从一切人伦秩序和社会关系中抽离出来,在理论上使
每个人都成为被“无辜地抛入”尘世的个体;“孤独地直面上帝”是唯一
真实存在于个体之内的关系,每个人都自然地“欲求(爱)”上帝,每个人
都是有待于回归上帝、实现自我的有限存在。
奥古斯丁以“我对我自己而言成了一个问题”的深刻剖析确立了西
方“自我”观念的文化传统。 6 在奥氏看来,无论个体以何种形式生活在
世俗 世 界,其 灵 魂 深 处 都 蕴 含 着 “只 与 自 我,不 与 他 人 相 关”的 本 质
( 犃狌 犵 狌狊狋犻狀犲 , 2004 : 26-29 ),而个体要实现自我,必须以认识到自我只
与上帝有关为前提。因此,回归上帝和实现自我是等同的。借助法国
社会学家杜蒙( 犔狅狌犻狊犇狌犿狅狀狋 )的“阶序”理论,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从古
典传统到奥古斯丁的转向。“阶序”是指在特定社会中,个体被涵盖在
某种结构中,无法彻底与他人形成孤立的个人的形态;阶序不是等级与
分层,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说部分相对整体而言构成了一种
部分可以单独 存 在,但 部 分 又 被包 容 进 整 体 的 结 构 ( 犇狌犿狅狀狋 , 1970 :
66 )。尽管“阶序”理论是杜蒙通过研究印度社会而阐发的,但他认为西
方社会在基督教出现以前(即古典城邦社会)也存在阶序关系。随着基
督教的出现并倡导信徒自己与上帝相沟通,以此来建立个体自身的神
圣性,把在天国对神的信仰转变为世俗中对个人的信仰。这成为西方
6. 尽管萨拜因( 犛犪犫犻狀犲 , 1973 : 142 )认为古典末期的人因为开放的世界帝国而有了一种古希
腊人不曾有过的“关于个体隐私和内在性的感受( 犪狊犲狀狊犲狅犳 狆 犲狉狊狅狀犪犾 狆 狉犻狏犪犮 狔 犪狀犱犻狀狋犲狉狀犪犾犻狋 狔 ),
但这一观点缺少系统的理论和可靠历史文献的支撑。
· 1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