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43

社会· 2018 · 2

   者,实行典型的多层级政治锦标赛,委托人和众多代理人之间是上下级
   关系;而西方国家是前者,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家均由民选产生,相互独
   立。第二,“小国”政府首脑的政治命运与“小国”经济绩效表现之间关联
   的密切程度。在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直接与辖区经济发展绩效挂钩,
   上级政府作为单一的考核方根据相对绩效评估决定竞争的胜负;而在西
   方国家,给定选民的多样性偏好和选举过程的复杂性,政治家的执政政
   策与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极其复杂而模糊的,通常的关联渠道是
   地方政府对地方税收感兴趣,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争主要围绕着税收
   竞争而展开。相比之下,中国地方官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晋升竞争涵
   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如辖区 犌犇犘 、财政收入、产业升级等),也更为激烈,
   甚至会引发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与放大效应(如前述的
   “层层加码”现象)。第三,“小国政府”对“小国经济”的干预能力及政策实
   施空间。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是有限政府,其所能采用的经济政策和竞
   争手段非常有限,而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全能型的强势政府,如何为强势
   政府提供正确合适的激励极为关键。
       本文强调了中国“官场 + 市场”模式与其他类似的“小国经济”竞争
   模型的重要区别,但“官场 + 市场”理论所蕴含的核心分析要素———内
   部政府激励(利益兼容)、外部市场约束及信息反馈机制决定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和政企关系的良性程度———却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至于每
   个国家如何实现三者的结合则取决于其自身的政治传统、历史文化、国
   民偏好、经济发展阶段等相关因素。例如,如何给予政治家(官员)发展
   经济的适当激励,是通过选举和国民偏好促使政治家(官员)对经济发
   展充满兴趣,还是如中国以政治锦标赛的方式实现这一点,显然不同国
   家有不同的选择和路径。但在任何意义上,国家(或地区)领导人的政
   治命运与本国(或地区)经济绩效的关联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开
   放程度都是其中的关键变量,前者与国民偏好、国家文化、政治传统及
   经济发展阶段有密切关联。我们不认为“官场 + 市场”模式可以完全被
   其他国家复制,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启示是具有一般意义的。 23 政府


   23.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 犃犮犲犿狅 犵 犾狌犪狀犱犚狅犫犻狀狊狅狀 , 2012 )讨论的经济制度的包容性和政治制
   度的包容性只是保证政治家激励与市场激励兼容、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殊方式,远不
   具有唯一性。一些成功实现经济赶超的国家和地区(如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阶段的韩国、新
   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就不满足这些条件。

    · 3 6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