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38

“官场 + 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


   地方官员与地方企业在一起“盲人摸象”,试错学习,通过市场竞争的反
   馈结果逐步识别出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然后巩固提高,与时俱进。
   因此,“好”的产业政策不是地方政府设计出来的,也不是专家学者坐在
   办公室、研讨室想出来的,是地方官员与地方企业不断学习试错、共同探
   索出来的,是通过市场竞争检验出来的。因此,本文反复强调,在官场竞
   争与市场竞争的相互作用下,更大范围的市场化提升了辖区内政府干预
   的有效性,外部的“有效市场”促成了辖区内的“有为政府”。这一理论视
   角不仅强调激励约束,还强调了地方信息和及时反馈,因此在机制上严
   格区别于林毅夫所强调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辖区作为一个政企联盟的整体置身于外部市场竞争(包括全球市
   场)的“汪洋大海”之中。这里也有张维迎所强调的市场竞争力量,如不
   同辖区政企联盟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试错、地方性信息与反馈、
   多样性演化过程以及政治企业家精神与民间企业家精神。在这个探索
   和试错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政府提供其可以提
   供的资源和政策,如土地、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技术培训、研发支持等;
   企业提供其擅长的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研发、营销和品牌等。在
   面对外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和地方企业作为团队进行合作。
   这里不存在张维迎所强调的政府不如市场聪明的权衡与抉择,而是“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政企优势互补(何况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精英
   与经济精英优势互补、共同试错学习)。这里不是靠“劝说”地方政府
   “顺从安静”地走开(这在中 国 几千 年的官 僚传 统下是 多么艰 巨的 任
   务),而是让地方官员成为利益相关方和受益者;不是靠地方官员的高
   尚品格去保证政企间的真诚合作,而是依靠“官场竞争”与“市场竞争”
   的双重激励和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探索、
   试错和学习,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外部市场竞争提供了规范和约束
   地方政府行为的“底线”,地方官员作为市场竞争规则和参数的接受者,
   其寻租及干扰市场运转的动机和能力会受到极大限制。
       最后,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林毅夫、张维迎的争论以及本文的观
   点。我们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喻成群马奔腾,各地寻求快
   速的经济增长如同寻找飞速奔跑的骏马。林毅夫所主张的“有为政府”
   制定适合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如同“伯乐相马”,政府就是“伯乐”,
   在地区要素禀赋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千里马”,因而跑得最快。

                                                           · 3 1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