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6
“官场 + 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
为,最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和不平等,
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面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而中国是极少数的受
益者。从本文的观点来看,中国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卓著有其必然性。
中国成功的经验是“改革 + 开放”,没有对外开放的承诺,中国的改革和
增长是不可能成功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由中央层面推动的市场化
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特殊意义:它不仅仅是“市场派”所强调的减少政
府干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前所述,在地区层面上政
府干预并不一定减少),更重要的是与地区层面的“官场 + 市场”模式形
成极为重要的互补关系,激发地方官员的政治企业家精神,激活民间企
业家精神,促成地区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的紧密合作,保证政企合作走
向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样,由中央层面推动的大规模基础
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等)和运输技术的突破(如高铁)也显著促进了
地区间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高了区域之间官场和市场双重竞争的程
度。“官场 + 市场”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价中央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开辟了新的视角。
三、“官场 + 市场”理论的拓展:中国地区差异与增长模式
的问题
“官场 + 市场”理论似乎表明中国各地的政府与企业都实现了“完
美”合作,因而可以实现高速的经济增长,但现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
如前所述,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政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但也可以看到不
少政企合作失败的例子,如最近引发人们关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
现象以及东北经济的衰落。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兴
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而有些地方政府则在招商过程中“开门纳客,关
门打狗”,不一而足。在相同的“官场 + 市场”的制度架构之下不同地区
的官员行为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差异,这又如何解释呢?
其实,“官场 + 市场”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已经蕴含了一个解释
地区间悬殊差异的空间。本文前面所讨论的“官场 + 市场”模式主要是
平均和整体上的特征,如果要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官员行为与经济发展
的地区差异就必须引入地区和官员层面的异质性。地区异质性来自官
场竞争、市场竞争及“ + ”这三个维度及其交互所产生的地区差异。中
国各地方政府是一个多层级的纵向与横向并存的体系,不同层级的地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