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02

“从无知到有罪”


   处理方式无疑具有革新意味。
       但是,福柯觉得,弗洛伊德只从索福克勒斯的这一悲剧中抽取出
   “弑父娶母”这种非理性冲动,并将其看成只是人之欲望的普遍形式,却
   并没有看到其中展现出了某种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且以真理系统
   的形式对人产生压制的权力。他甚至认为,弗洛伊德本人就隶属于那
   种名为“心理学”的真理系统(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2013 : 192 )。在福柯看来,所谓
   的“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普遍欲望,而不过是某
   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对人的身份进行建构的产物;它甚至不是某种“只在
   欧洲某些特定社会中才行得通”(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2013 : 192 )的精神气质,而
   是弗洛伊德自己对性欲望的过分夸大。虽然弗洛伊德自以为揭示出了
   人的隐秘欲望,然而他显然忽略了故事里更为明显的对真理发生机制
   的反映。俄狄浦斯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一个代表神圣知识的命运而被
   束缚的人,在面对自我知识的条件下表现出的无知状态且试图反抗神
   圣知识及自我知识的过程;反映的是一名僭主(俄狄浦斯)试图运用自
   身权力来重新分配城邦法律的话语机制产生的过程;此外它还隐含了
   一个隐喻,即只有说话者个人通过起誓、证明自己清白的仪式,才能使
   自己存在于“真实游戏”的机制之中。而这种起誓技术也恰恰映射出欧
   洲社会十六、七世纪的宣誓机制和后来的司法审判程序。
       福柯批评弗洛伊德这一类的精神分析专家,他们错把作为限制和
   压抑工具的“俄狄浦斯情结”当成是欲望的容器,并把这个形象嵌入到
   “只在现代社会才产生出的家庭”结构之中来对待其中的不正常心理。
   其实福柯建构的俄狄浦斯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所处理的问题
   根本不在一个领域。福柯并不关心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本身,
   亦不关心这种理论的内容及其真实面目,他所在乎的还是关于真理话
   语的政制( 狋犺犲狉犲 犵 犻犿犲狅犳狏犲狉犻犱犻犮犪犾犻狋 狔 )及其作用(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98犪 : 15-
   18 )。换句话说,福柯无意于从欲望与无意识的角度了解俄狄浦斯,而
   是基于知识的限制和压制形式对其进行解读;他将俄狄浦斯在医学与
   精神分析的形式上得出的形象分析转换到了权力领域,恰恰是想说明
   俄狄浦斯是一个背后充斥了各种权力交织的权力呈现。若真有“俄狄
   浦斯情结”的话,那么福柯所要探讨的复杂症结就是剧中权力与知识相
   互交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1 9 5 ·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