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00
“从无知到有罪”
道:俄狄浦斯拥有一种以压抑的本我形式存在的个体欲望,它转化为对
亲族父母与手足的隐藏性冲动与狂暴愤怒,且这是每人在 3-5 岁所必
经的普遍化心理机制(弗洛伊德, 2005 : 13-15 )。弗洛伊德这一看似惊
世骇俗的理论掀起了一系列现代性心理分析的热潮,尽管遭到不少人
激烈反对,但“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也算得上弗洛伊德所开展的一场
现代认识论革命,拉开了现代思想家们对这部悲剧分析的开端。 4
就“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一种标志性开端的意义而言,福柯其实并不
真正反对弗洛伊德分析的价值,他甚至将弗洛伊德和尼采两人的贡献相
提并论———认为尼采和弗洛伊德从精神上与心理上冲破了亚里士多德
以来的因果传统,以至于成为敢于说出传统历史思想中无法言说出的、
“臭名昭著”的那一面的先驱,“让意志和欲望的出现脱离于知识之外,尼
采和弗洛伊德就揭示了这样的丑闻”(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2013 : 17 ),福柯在《求知意
志演说》中就是如此为弗洛伊德做了辩护。然而,很显然,福柯对弗洛伊
德的赞许并不在于理论内容上,而在于拥护“挑战传统”这一行为本身的
引申寓意。同样地,福柯反对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重点也不在于
弗洛伊德思想上错得有多离谱———因为在福柯看来知识本身不存在价
值判断上的对与错———而在于它在反叛之后成为了其曾经所反对的那
种“权威经典”。在为德勒兹所写的《反俄狄浦斯》序言的开篇,福柯就宣
称,他发现当代欧洲知识分子有一种“正确”的思考方式,“必须熟悉马克
思的思想,让自己的梦想不要太过偏离弗洛伊德”(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1983 : 狓犾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叛经离道者逐渐成为了流行的研究与思考范
式时,新一轮理论反叛就开始了。福柯反对弗洛伊德的原因首先在于其
对权威性的抗争,或者说致力于反对权威力量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潜移默
化的权力影响。他在为德勒兹和瓜塔利的著作《反俄狄浦斯》序言中
写道:
它所反对的不仅是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希特勒和墨索里
尼的法西斯主义(这种法西斯主义可以相当有效地动员和运用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式解读遭到了法国文化学家的激烈批评。拉康( 犔犪犮犪狀 )拒绝将俄狄
浦斯融入精神病学的气质论,从而用“镜像”理论试图颠覆“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列维 施特
劳斯( 犔犲狏犻犛狋狉犪狌狊狊 )借用语言学模型来对弗洛伊德式的俄狄浦斯做非医学化亦非普遍生物学
化的处理;德勒兹( 犌犻犾犾犲狊犔狅狌犻狊犚犲狀犲犇犲犾犲狌狕犲 )与瓜塔利( 犉犲犾犻狓犌狌犪狋狋犪狉犻 )则共同将俄狄浦斯解
释成了反资本主义与反法西斯的思想技艺模型,而福柯亦为德勒兹与瓜塔利的著作《反俄狄
浦斯》撰写序言。
· 1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