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69

社会· 2018 · 2

       以专家作为有价值的大学教育的根本,承接了韦伯在《科学作为天
   职》的演 讲 中 将“完 全 献 身 于‘事’”( 犱犻犲狉ü犮犽犺犪犾狋犾狅狊犲犎犻狀 犵 犪犫犲犪狀犲犻狀犲
   “ 犛犪犮犺犲 ”),也就 是 面 对 事 情 本 身 的 激 情 作 为 人 格 基 础 的 说 法 (韦 伯,
   2013 : 487 ; 犠犔 : 494 )。德国和欧洲在韦伯看来不可能再回复歌德和洪

   堡式的对个性教养( 犅犻犾犱狌狀 犵       )的路子。 15 人格( 犘犲狉狊狀犾犻犮犺犽犲犻狋 )在韦伯的
   眼中不仅不是一个经典德意志时代(上文中的蒙森、特赖奇克的时代)
   的精神,甚至 和 四 十 年 前 的 状 况相 比都发 生了 巨大 的变 化( 犘狉狅犮狋狅狉 ,
   1992 : 65-85 )。和传统学人及大学相比,对人格观念的执着尤其属于
   正在颠簸动荡的德意志中成年的一代人,它首先是人格应获得的权利
   ( 犚犲犮犺狋犱犲狉犘犲狉狊狀犾犻犮犺犽犲犻狋 )。对每个人 来说,它 是一种 和所经历的 世
   界,和所从事的工作都需要先在地区分开的东西(韦伯, 2013 : 486 ; 犠犔 :
   494 )。韦伯对人格观念的重新理解,就是将之建立在上文说到的专家
   的性格之上,那种并不因为“和自己的个性不符”而拒绝去面对事情的
   热情之上。只有能够完成事情、能面对事实的人,才能完成大学教育中
   更复杂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个性置于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之下。所
   有这些在韦伯看来,就是他所在的大学面对的最紧迫的教育的任务,这
   些任务的紧迫性,甚至是他同时代的所谓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前辈
   学者都没有体会过的。科学在韦伯看来是最深的也是最根本的自我约
   束。在韦伯看来,这种约束自己的力量有多大,面对不堪的现实的热情
   就有多大。
       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支持我们去进行这种相当矛盾的行
   为呢?韦伯在《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当中所讲述的对自我的纪律非常
   强烈地使我 们 想 起 《新 教 伦 理 与 资 本 主 义 精 神》中 的 入 世 禁 欲 主 义
   ( 犐狀狀犲狉狑犲犾狋犾犻犮犺犲  犃狊犽犲狊犲 )。 16 专家将这种劳动本身作为极高的善,通过


   15. 韦伯在此反对的是浪漫派的个性观念( 犅犲犻狊犲狉 , 2003 : 88-100 ; 犐狕犲狀犫犲狉 犵 , 1992 : 27-35 )。
   需要注意的是,韦伯虽然不同意洪堡式的整全个性的观念,但他和洪堡都恰恰从歌德身上取
   得了最重要的灵感。韦伯完全改变了“守护神”这一源自歌德自传的著名譬喻的“自然”意涵,
   将它和最彻底的追寻和创造自己生活方式,包括自己的生活目标的力量(某种程度上,也就是
   专家代表的那种力量)联系在了一起。温特莱布很敏锐地看到了歌德自传包含的这一其同时
   代有极大差别的特点( 犠犲犻狀狋狉犪狌犫 , 1978 )。
   16. 社会学家默顿( 2011 )的名著《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试
   图证实英格兰的清教运动是推动欧洲近代科学成就的独一无二的力量。拉吉罗( 犌狌犻犱狅犇犲
   犚狌 犵犵 犻犲狉狅 )( 2001 )在他和韦伯几乎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史作品中,干脆将这个论题变(转下页)


    · 1 6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