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30
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与地方社会
之前,上川南各地就存在儒家士子寓居佛教寺院读书的情况。雅州附
近的金凤寺是雅州读书人寓居读书的圣地。隆庆三年( 1569 ),前同直
隶真定府事、雅州人李应元撰写一篇《金凤寺碑记》;礼部主事、雅州人
李向阳篆碑额;吏部主政、雅州人甘学来书丹,立碑于金凤寺内。四十
三年前,李应元与叶守戊、田陟二公一同游览过金凤寺。李应元的一位
友人 “芦 士 尝 读 书 其 中”,乡 进 士 李 霍、李 广 文、任 爵 “皆 就 山 房 居 业
焉”。 15
同样,嘉定州龙泓寺也是士子读书的好地方。正统十三年( 1448 ),
嘉定州教授刘新(字洪禹)游城北五里处龙泓山龙泓寺,见寺院内洗墨
池旁有“鱼化龙”三字,与苏东坡题“烂柯岩洞”笔迹相似,以为是苏东坡
遗墨,于是在龙泓寺内建修几间房屋,塑苏东坡像,名为“东坡书院”,让
两个儿子 在 这 里 读 书,“募 僧 居 之,以 给 洒 扫 奠 献 之 役”。 成 化 二 年
( 1466 ),长子刘肃(字敬之)中进士,成化十九年( 1483 ),次子刘节(字介
之)中进士(刘春, 1992 ;刘肃传, 1992 ;龙泓寺, 1992 )。嘉靖年间,嘉定
州知州曾执初出资修缮“东坡书院”,章世奇请时任礼部尚书的四川巴
县人刘春撰写《东坡书院记》,以记其事。
嘉靖大礼议之后,上川南士大夫们托身于佛教寺院的倾向更为明
显,即如嘉靖十五年( 1536 )陈应正( 1892 )所指出的,“名寺实吾儒之"
居也”。一些朝廷官员把自己的坟墓选在佛教寺院旁,比如,名山县人、
户部主事晏伦,墓在县东六十里的清福寺前(赵懿, 1892 )。这些行为进
一步密切了佛教寺院与地方士大夫的联系。
洪雅县呵吒寺的房屋栋梁文字写有“元至正五年僧法海所建”几
字,可见这座寺院已历史悠久。嘉靖十六年( 1537 ),主持僧湛受把上山
的小路铺了石条,途间修造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洪雅县士子侯一忠
正寄居呵吒寺读书,主持湛受托侯一忠向洪雅县人、兰溪县丞陈海讨要
一篇记文,陈海欣然答应。陈海写道,早在北宋时期,洪雅县的名进士、
谏议大夫田锡就这座寺院里读书,得以养成“鲠介忠直,不少?时”的崇
高品格,后来杨仲琼“尝偕予与国子侯显忠”在呵吒寺寄住读书,“得静
养以充身心之学”,是故“有名山,然后有名士居之”。陈海( 1969 )充满
期待地说:“后之读书于此者,又安知不如田、杨者乎。”
15. 李应元:《金凤寺碑记》,笔者 2010 年 3 月 17 日抄录。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