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28
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与地方社会
策略。明代官员和名流或多或少都懂一些佛教知识,撰写的碑记令寺
院声名远扬,传之长久。比如,弘治十五年( 1502 ),夹江县东南二十里
处定慧寺主持僧人木福在父母袁氏的帮助下,募化大量资金,新建了定
慧寺的殿堂、门楣、炉台等建筑。夹江县进士、时任江陵县教谕的宿九
万亦是檀越之一,于弘治十六年( 1503 )在夹江县龙山小住。木福遂向
宿九万讨要一篇碑记(宿九万, 1992 )。
正德年间( 1506 — 1521 ),夹江县宝子山菩提寺僧人觉海从深山走
到夹江县城,请托信仰佛教的乡善士周大观向张凤?讨要一篇碑记。
张凤?为夹江县人,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张凤?认为周大观“读儒
书,重文学”,加之僧人觉海从深山远道而来,不好拒绝,于是写了一篇
《宝子山菩提寺碑记》(张凤?, 1992犪 )。夹江县南安镇西面山间有一山
洞,僧人德中带领僧人手持上百把火炬进洞探路,发现山洞深邃宽阔,
坡道众多,泉水鸣流,石头各异,走了一半路程就返回了。为了把这个
山洞开发成旅游景点,僧人德中制造了一个传奇故事,声称汉代庞德曾
在洞里“潜修”,故把这个山洞命名为“庞坡洞”,在洞口镌刻“居士”二字
和他女儿的像。为了让世人接受这个故事,僧人德中也找到张凤?,邀
写一篇文章宣传山洞。张凤?听了僧人德中的介绍,认为这个山洞“欣
然若与游人俱而不忍去,此吾乡一绝境也”,高兴地写了一篇《庞坡洞
记》。张凤?( 1992犫 )还说:“天下之名士多归释氏,而释之事蕴者,天下
亦未少僧。”
上川南佛教寺院的僧人还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力图给地方
官员留下好印象。正德元年( 1506 ),卢育贤任洪雅县知县,得知此处
“多虎患”,于是斋戒去城隍祠祈祷,向城隍许诺,如果除去虎患,一定为
城隍重新修祠。全县各地民人得知此事后,积极参与到打虎除害的行
动里。第一例向地方政府汇报虎毙事件的就是佛教寺院。据载:“明
日,山僧普镜以山中二虎自相食,毙。不旬日,乡人王南获二虎,献其
皮。又不浃旬,连得数虎。通前者九,虎患遂息。”(尹东夏, 1992犮 )在佛
教寺院的带动下,洪雅县境内共打得九只老虎,虎患遂平。可见,佛教
寺院僧人与地方官已经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嘉靖三年至嘉靖五年( 1524 — 1526 ),大礼议政争激烈。在朝的四
川人,以新都县杨廷和、杨慎父子,青神县余承勋,名山县叶桂章为代
表,反对嘉靖皇帝奉亲生父亲为“皇考”。他们或被责罚,或被贬官,或
· 1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