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34

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与地方社会


   以贩运茶叶 为 生,往 来 于 黎 雅 之 间,即 如 崇 祯 初 年 荥 经 知 县 张 维 斗
   ( 1992 )记载:“佛庐凡五六层,僧寮房列,梵徒俱以贩茶为救饥计。”
       以上原因促使上川南地区的地方大族向佛教寺庵施舍大片茶园或
   者土地,在积善功修的名义下,供养寺院僧人,满足家族自身对佛教仪
   式的需求。雅州水东乡中里八甲杨氏家族是典型代表,他们在明代中
   后期一直供养弘法庵和乐净庵。《杨氏宗谱》收录的《重修弘法庵碑记》
   是对这种功业的记述:
           余辛未年岁游此,礼师了悟,庵有施主杨环系本州八甲里
       长,善于先祖杨志纲高氏、玄真父杨廷富王氏将主业置房屋、
       山场、茶园各一段,左齐乐净庵抵黄月明宅,原舍于蒙顶山,岗
       横河边沟直上山峰顶为界,右齐静室堂,直 □ 岗地沟,横入香
       樟岩 □ 底,伍 宅 房 基 两 河 口 为 界。约 焚。杨 环 父 子 捻 先 人
       □□ 意,请僧开经往歇,照界!理安生,每年认细茶十斤,于本
       宗不得紊乱。……于万历壬子年舍入乐净庵。常住每年认银
       一钱,在李应庭户内,由施主杨环先年买明师宅茶园一块,舍
       入寺内,每年认银一钱,又与李克升名下师祖买明,并舍明榜
       细茶 □ 斤归常住,多年无紊。
       这篇碑记由弘法庵僧人写于康熙年间(具体年份不详)。碑记提到
   杨志纲、杨廷富、杨环( 1586 — 1673 )祖孙三代施舍山场、茶园入弘法庵
   和乐净庵,供养僧人。考之杨氏家族墓地后知道,杨志纲墓碑立于隆庆
   六年( 1572 ),杨廷富墓碑立于万历三十一年( 1603 )。所谓“约焚”,据
   《杨氏宗谱》载,即把舍入弘法庵的土地的上手购买契约当着龙神的面
   烧掉,以防止“子孙起异心”反悔把这块土地索要回去。该篇碑记的后
   半段文字还提到杨氏族人充任弘法庵“常住”和几次舍地之事。杨氏家
   族较近一次施舍茶园给乐净庵的时间是在万历四十年( 1612 ),每年向
   “常住”提供白银一钱。杨氏家族延请僧人“开经往歇”,每年向弘法庵
   僧人支付细茶十斤,即“本宗不得紊乱”之语。
       弘法庵是杨氏家族祭祀祖先的传统场所。关于这一点,《杨氏宗
   谱》记载清代雍正年间杨氏族人保管月光寺佛教法会器具的情况,藉此
   可以推断明代中后期的相关情状:
           一、置大锣二面,将一面付与月光寺作申名钱,一面在家,
       付秀胜收管,去银八两,五房居关。铙、钵、铰子、钩、锣,秀翘

                                                          · 1 2 7 ·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